伊朗的鐵礦石依賴進口,艾倫威爾遜可以開一個口子讓澳大利亞出口鐵礦石給伊朗。
用三分之一的利潤分配和帝國特惠制的優惠雙管齊下,相信可以讓伊朗人滿意了。
“這種偷樑換柱的手法,等到公務員漲工資的時候可以用一下。”艾倫威爾遜在訴說方案的同時,忽然腦中閃過這麼一個閃念。把角色帶入到了內閣秘書的職位中。
其實艾倫威爾遜真的差點忍不住把石油英鎊的想法提出來,但他早已經把設想提交給過白廳,白廳卻一直沒有動靜,肯定有其中的道理。
他相信白廳肯定知道石油英鎊的價值,但此時卻裝作沒這回事,一定有其他考慮。
國家和國家之間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比拼軍力。蘇聯按照萬計算的坦克、裝甲車,總有人說是耗費了很多錢。是不是真的耗費了許多錢,艾倫威爾遜不評論,他只知道這些領袖的鋼鐵都生鏽了之後,俄羅斯會面臨美國無休無止的羞辱。
有這些鋼鐵洪流可能過的還算好一些,沒了這些連命都快沒了。
顯然白廳不敢推動石油英鎊,是怕當前的英國軍力保不住石油英鎊的利潤。
感覺大概就是這個原因,艾倫威爾遜自然也不提石油英鎊的事,還是等到美國信心滿滿的找到下一個對手的時候,英國在考慮給逆子背刺。
“短期的方案?五年?”摩薩臺沉默半晌開口道,“百分之三十四,我相信英國不會糾結這一點讓步吧,而且我還有一個疑惑,不知道五年之後要怎麼辦?”
“呃!”艾倫威爾遜其實完全沒想過,心中暗歎摩薩臺怎麼問這麼一個問題,給他完全建立在拖時間基礎上的方案弄了一個措手不及。
“如果到時候我們進行第二次的會談,伊朗收回英伊石油公司的份額,可以考慮在倫敦上市進行集資。英國可以金融業的地位,來幫助伊朗。”
雖然對摩薩臺的問題沒有準備,但艾倫威爾遜仍然表現出來成竹在胸的樣子。
“尊敬的首相,其實就算是按照從前的條約,到了一九六零年,條約時間就到了。伊朗何必著急呢?”艾倫威爾遜見到摩薩臺在猶豫,展開勸說道,“伊朗不給英國時間調整,英國受損了,伊朗就是美國和蘇聯的戰場,你趕走英國都如此困難,到時候拿什麼籌碼讓美國和蘇聯離開呢?”
一九零零年,英國的百萬富翁威廉·諾克斯·達西同和伊朗國王穆扎法爾丁·沙達成了石油貿易的協定,協議規定達西在伊朗擁有專屬的石油勘探以及開採權利,這項協議簽署年限是六十年,一九六零年英國的石油開採專屬就到期了。
一方面艾倫威爾遜提醒摩薩臺遵守條約,時間到了英國自然會遵守條約。另一個方面也提出了一攬子計劃,比如說可以借用英國的影響力,讓英聯邦國家進口伊朗的石油。
“澳大利亞很需要石油,伊朗很需要鐵礦,這都是互補的。印度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英國可以出面和新德里談,建立伊朗和印度的經貿關係。”艾倫威爾遜苦口婆心道,“我們有很多領域可以合作,不要看只有三分之一的份額,英伊石油公司的擴產,完全可以彌補伊朗明面上的損失,更何況你們根本沒有損失。”
“我們需要慎重的考慮一下。”摩薩臺有所意動,但還是沒有馬上答應下來。
“我們有足夠的耐心。”艾倫威爾遜也不逼迫,雖然他非常想馬上去塞普勒斯和蒙巴頓將軍見一面,談談自由軍官組織的事,然後去巴黎甩棍抽臉。
第二輪談判之後,艾倫威爾遜和巴倫爵士聯絡,決定吧施壓方向集中在伊朗毀約,明確指出一九六零年才是條約到期的時間,同時也放出風聲,會談有了一定的進展。
如果摩薩臺拿出誠意,本次關於石油收益分歧可以以和平收場。
摩薩臺也在借用這段時間,計算如果英國願意把帝國特惠制的優惠給伊朗,能不能達到伊朗所期待的百分之五十。巴士拉會議的假訊息不斷,讓吃瓜群眾心情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