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大英公務員> 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們穩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們穩贏 (1 / 2)

“我只是有一些基本的擔憂。”傑拉德表示自己,非常願意看在艾倫威爾遜做說客的面子上,答應下來,不過可能有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

艾倫威爾遜很明白不可抗拒的因素體現在什麼方面,表示紐芬蘭當地的英聯邦彩票,說不定下一個中獎人就是傑拉德。

“會出現這麼幸運的事情麼?艾倫?”傑拉德身上的不可抗拒因素消減了大半,海爾曼家族兩姐妹,可靠指數正在節節攀升。

“誰知道呢,這個世界上總是有些幸運兒。”艾倫威爾遜雙手一攤,用實際行動表示對上帝的敬畏,仍然留在歐洲的這段時間,他的最大目的就是幫助大小龍騎兵實現這個願望。

艾倫威爾遜心裡清楚,德國的銀行業絕對不會朝著英美銀行的方向發展。有些領域確實存在一種叫做民族性的東西,比如說英美總出托拉斯,德日就出康采恩。

在金融核心當中,在發達國家中,英國和美國是典型的資本市場驅動的金融體系,也就是說企業的融資主要是在資本市場進行,而銀行的角色更多是幫助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股票和債券等融資產品。而德國和日本相對則是典型的銀行驅動金融體系,在這樣的體系中,企業不僅依賴銀行提供貸款融資,同時通常會和銀行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某種意義上來說,傑拉德·愛德華對英屬馬來亞還是很有感情的,他知道關於亞洲英鎊的發行的分配方式,分別是國有、私有混合和本地銀行。

而本地銀行的那一份,名字叫做沙撈越開發銀行,傑拉德·愛德華表示,如果他可以在未來某段時間,做沙撈越開發銀行的執行副行長什麼的?

“沒想到英屬馬來亞還能等到這樣一個機會!”艾倫威爾遜非常開心的贊同道,“為什麼不呢?如同傑拉德你這樣的官員,就應該有更多造福大眾的機遇。”

“哦,竟然還有這種機會。”傑拉德·愛德華瞭然,隨後臉色一板,“當然我們都同意,對於英國而言,一些老銀行家已經落後於時代,海爾曼家族的可靠性已經不言而喻。”

“甚至可以作為女權的標準案例。”艾倫威爾遜不著邊際的道,“尤其在當前的德國。”

經過了一番交流,傑拉德·愛德華和艾倫威爾遜都同意並且認可了海爾曼家族的可靠性。為此傑拉德·愛德華做出了保證,會盡力爭取紮根英佔區的北德意志銀行,交到可靠的人手中。

艾倫威爾遜辦理自己認為重要的事,麥卡錫我是柏林人的演講,伴隨著空中走廊的啟動。被蘇聯視為顛倒黑白的進攻性言論,口水戰正在升溫。

不存在誰應該為德國當前的局勢負責,將德國分成兩半都不是蘇聯單方面的主意。無論斯大林對歐洲其他國家的態度如何,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對德國問題的態度看起來是一直相當開放的。

反而是西方政策的變化引發了德國事實上的分裂。從一開始,同盟國就對如何處置戰後的德國產生了分歧,這些分歧不僅存在於蘇聯和西方國家之間,也存在於每個西方政府之間。

一開始的政策制定十分混亂,旨在使德國去工業化的嚴苛的“摩根索計劃”雖然廢棄,但仍產生了影響。此後,西方國家對德國佔領區的政策發生了重大改變,從懲罰變成了重建。

馬歇爾計劃正是為了戰後歐洲的重建而實施的,它不僅代表了這一變化,也將這一變化記錄了下來。馬歇爾計劃展望了歐洲經濟和政治的重建,決定實施開放政策,尋找市場,並用杜魯門主義來阻止共產主義的發展,並遏制蘇聯可能在歐洲實行的擴張主義政策,這些都對美國的新的國際角色十分有利。

美國算準了非市場經濟體制的蘇佔區會拒絕這一提議,因此馬歇爾計劃代表著西德進一步與蘇佔區劃清了界限。在逐漸形成的冷戰格局中,美國將聯邦德國劃入了更廣泛的西歐經濟和政治組織的陣營中。

艾倫威爾遜對英佔區是緬懷的,如果不是英佔區的存在,英國絕沒有這麼快就還請短期外債,雖然德國的經濟可能起步要比歷史上晚一些。但是想一想日本,德國人應該慶幸。

雖然他無法讓德國重新統一起來,但是卻可以把軸心國的日本也給弄分裂,這樣德國人應該心裡會平衡許多。至於義大利艾倫威爾遜是真的沒辦法了。

一九四五年艾倫威爾遜還是人微言輕,沒辦法讓法國佔領撒丁島作為義大利的賠償。現在想想都是頗為遺憾的事情。

艾倫威爾遜在魯爾區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時候,柏林的狀況其實並不好。西柏林的物資缺口為五千噸,這還是建立在不浪費的情況下。

而英國的運力連一半都達不到,西柏林的物資堅持不了幾天,這一次蘇聯在動手之前是算準了之後,才有了實質性的動作。

外在條件是,美國陷入戰爭當中,而且才因為北海道的事情,緊急馳援日本,加強本州島的物資囤積,這個時候柏林出事,就讓美國一個頭兩個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