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這位朋友在這個時候,最適合他發表言論。但是在國家行動上,我們必須比美國更快拿出來決策,製造一種美國是跟隨英國的印象。”艾倫威爾遜毫不猶豫把自己的朋友麥卡錫拽出來,“約瑟夫是共和黨參議員,毫無疑問共和黨對明年的選舉勢在必得,我們有理由相信的是,當前共和黨很願意看民主黨政府出醜。只要講明白利害關係,我們製造這樣一種印象,英國比美國更加可靠。”
“首先是英國必須比美國更快表明立場,並且付之於行動。我敢斷定美國一定會經過討論採取強硬政策的。只不過事情突然出現,現在華盛頓還在討論當中。”
“這樣我們就可以讓歐洲國家看看,英國在對抗蘇聯上堅定不移的態度。當我們受到讚譽的時候,美國再加入進來不過是為我們的決策錦上添花。因為歐洲各國已經先入為主,認為是英國政府勇敢的站出來。”
“看來艾倫返回馬來亞的時間,可能註定是要延後了。”諾曼·布魯克表達道,“尊敬的首相,我認為艾倫很適合這件事,畢竟在一九四五年的時候,他就親自和蘇聯人接觸過,可以說很有經驗。當然這一次是要對蘇聯表示強硬,採取截然相反的立場,但我相信沒問題。”
“真的沒問題麼?”艾德禮顯然還在思考當中,一雙眼睛看著諾曼·布魯克,似乎對這個回答並不是很有信心。
“我相信艾倫是一個可靠的人。”諾曼·布魯克換了一個詞,一字一頓的重複道。
“尊敬的首相,爵士,我們動作一定要比美國快,因為遠東戰爭的緣故,就算是現在美國馬上進行轉場,在剛開始的幾天也只能以歐洲當地的空中力量進行空運。可能我們必須在最開始這段時間獨立應對。”
艾德禮和諾曼·布魯克點點頭,顯然心裡已經對此有所準備。
偉大的艾德禮首相堵上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在這一輪的對抗當中,維護了大英帝國的尊嚴,展現了政治家的魄力。
當然這個評價是艾倫威爾遜在本次危機結束之後,顱內想出來的各界輿論。他現在馬上要去辦另外一件事,和麥卡錫商量怎麼在柏林危機當中展現英美特殊關係。
簡單來說,就是如何讓英國付出更小的代價,得到更大的讚譽,至少比美國要大。
很少能夠見到以社會主義者自居的艾德禮,在下議院表現出來強硬的一面,乃至於在艾德禮發表講話的時候,整個下議院鴉雀無聲。
就算是下議院著名噴子丘吉爾議員,都被艾德禮首相充滿魄力的演講,表達西柏林作為自由世界底線的舉動驚呆了。
工黨不是一直主張英國應該更加關注國內麼?怎麼現在艾德禮變成這樣了?滿滿都是大英絕不躺平的口吻。
“既然蘇聯人封鎖了地面,想要讓自由世界知難而退,那麼大英帝國將在自由的天空,為柏林人架起一道空中橋樑。”艾德禮幾乎用吶喊的口吻,表達了這一次英國決不妥協的決心。
這一番講話完畢,整個下議院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工黨議員紛紛站起來。表達對艾德禮的支援。
有的時候鴿派表達強硬,就會讓鷹派措手不及。比如二十一世紀的共和黨,聽見一直煽動這春那春的民主黨要發動核戰爭是什麼反應?
這就是現在保守黨的反應,總不能艾德禮表達了強硬之後,保守黨要做和事老吧?
“哦,我的朋友,和國內聯絡上了沒有?”艾倫威爾遜找到了麥卡錫,主動詢問現在美國的情況,拿出來什麼決策了沒有。
“目前還沒有拿出來一個應對方案。正在討論當中!”麥卡錫點頭表示已經和國內聯絡上了,但是現在美國還沒有拿出來應對方案。
艾倫威爾遜點頭,畢竟幾十萬美國大兵還在半島上對峙呢。別看歷史上某大國內戰時期,柏林危機爆發,但炮黨可沒有幾十萬美軍親臨前線保駕護航。這和現在是完全不一樣的。
當然這對艾倫威爾遜來說正好,本次英國應對柏林危機的初衷是,力美國出,逼英國裝。美國現在權衡利弊的時間,正式屬於英國的表演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