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也是在引導麥卡錫的時候,積累一些不明覺厲的證據。雖然在心裡,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所謂的好萊塢親蘇,不過是一個表面現象。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目前的好萊塢,已經處在事實上的壟斷當中了。當年好萊塢的發展,是為了躲避著名專業流氓愛迪生的電影人,匯聚在一起發展起來的電影基地。
世紀初,美國七家電影製片公司和兩家法國電影製片公司聯合組成了“電影專利公司”。愛迪生手裡的專利最多,有很多基礎專利,所以該公司實際由愛迪生控制,有時也被直接叫做“愛迪生托拉斯”。
這個公司控制了十六個電影技術關鍵專利,並從柯達公司取得了電影膠片的專買權,以此為武器,試圖全面控制全球電影市場。
愛迪生托拉斯經常派出武裝突擊隊,襲擊獨立製片商的拍片場地,搶走裝置,砸壞攝影機。
或者衝進各地的電影院,沒收那些沒有獲得愛迪生托拉斯上映許可證的影片。獨立製片商也僱傭了武裝警衛,雙方衝突日益激化,槍擊、投彈事件不斷髮生。
後世所謂香江黑幫滲透電影產業也就圖一樂,真正的行家還得人類希望美利堅。
東海岸打不過愛迪生,獨立電影製作人就拖家帶口跑到西海岸,最終在好萊塢落腳。
那裡距離愛迪生托拉斯的大本營遠,幾乎橫跨整個美國,對於聯邦警察和黑幫打手來說這段旅程辛苦又昂貴。就算是專利訴訟敗訴了,要執行也頗不容易。另外靠近鄰國墨西哥,易於逃避法律的約束和制裁。
隨著電影專利的到期,好萊塢才算是站穩腳跟,當然此一時彼一時。勇者變惡龍的故事在什麼行業都是一樣的。
現在的民主黨還是中下層支援的政黨呢,二十一世紀的民主黨一水的跨國巨頭支援。
為什麼民主黨和富豪精英們會走到一條道上來?是什麼樣的理念和利益讓他們無縫銜接?資本家不是應該支援小政府,反對大政府嗎?
如果仔細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就簡單的過分:對於那些已有鉅額資本的人,他們在邏輯上不希望再有激烈的競爭對手,能做到政商勾結的壟斷才能確保其鉅額資本地位不受威脅與損害。
商業和科技巨頭也是如此。美國一些大公司後來居上,逐漸發展做大,進而能挑戰老公司的原因是美國崇尚自由競爭,具有優勝劣汰的機制,而一旦自己到了要成為別人趕超物件的時候,就不再希望有自由競爭了。
先行者給後來者設定壁壘,在大政府造成的資源集中和壟斷的條件下最容易實現。
換成好萊塢也是一樣的,現在的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已經處在事實壟斷當中,他們喜歡的是大政府給予的便利,並不是真的喜歡蘇聯,所謂親蘇大本營當然是假的。
不過作為麥卡錫議員的好朋友,艾倫威爾遜覺得,好萊塢真就是親蘇大本營,真的不能在真了。
此番艾倫威爾遜先拜訪一下好萊塢,對之後麥卡錫的發難積累素材,作為朋友來說,他絕對是夠意思的。
打點行裝,葛麗泰·嘉寶送到了門口,隨後眼見著這個男人轉過來,來了一個長長的離別之吻,直到呼吸都變得急促才停歇。
“快去吧,薇薇安等著你呢?”葛麗泰·嘉寶連續用了幾個深呼吸調整,維持著面無表情的樣子,催促艾倫威爾遜趕緊走。
“哦,親愛的,你這樣偽裝我一個普通人可看不出來,這會令我傷心的。”艾倫威爾遜舔了一下嘴唇,感受著唇齒留香開口道。
不過話說回來,他確實應該看望一下大英國寶,許久不見甚是想念。
當然,主要還是幫助偉大的親密盟友,剷除親蘇大本營所帶來的的危害,考慮到英美特殊關係,艾倫威爾遜義不容辭。
大政府、公平,那是異端!自由競爭,弱肉強食才是資本主義世界之燈塔,那才是真正的美國,為了真正的美國,他辛苦一點沒什麼。
幾天後,艾倫威爾遜已經到達洛杉磯,必須要承認,這裡的環境比東海岸要宜居得多。唯一時常出現的自然災害,就是時不時來一場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