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們既然不能站在阿拉伯國家的對立面,那麼就拒絕美國人的建議?”莫洛托夫徵詢著最高領袖的意見,畢竟這件事涉及到了國家的大政方針,雖然和外交有關,但也不是他一個外交部長說的算的。
“不,我們同意,現在中東的局勢以美國和英法兩國代表老舊的殖民實力為主,以色列是一個機會,現在還是有作用的。我們都明白,時間長了以色列必然倒向美國,為此也有心理準備。所以在支援的方法上要慎重。”斯大林嘆了一口氣,“我們支援美國的維和部隊計劃,支援是支援,但絕對不能使用軍事力量,而且就算是我們願意,美國人也是不願意的,他們會希望蘇聯紅軍的戰士站在中東的土地上麼?”
如果蘇聯控制中東,歐美各國的石油供應將被切斷,歐洲將陷於被包圍之中,蘇聯不費一槍一彈,歐洲就得實行中立。
這個問題斯大林能夠看明白,美國以及英法也能夠看明白,這就是現在中東的真實情況,誰和誰都不是一路人,英法還要掙扎掙扎,蘇聯想要打進去一個釘子,最好把美英法三國綁在一起,站在阿拉伯人的對立面。
可目前來看,英國人也不是省油的燈,利用沒有受損的輿論力量,讓阿拉伯國家,尤其是存在王室的阿拉伯國家,讓他們認為美國和蘇聯是以色列最大的支持者,而英國完全是雙拳難敵四手。
這裡面美國的實力是目前涉及國家當中最強的,可是英法畢竟是中東老牌玩家了。
蘇聯又近在眼前,美國的實力固然是最強,可也有自己的難處,第一是國內的猶太勢力,第二是和蘇聯一樣,沒有太好的切入點。
作為新玩家,美國因為國內的猶太勢力,以及和蘇聯一樣是新玩家的身份,別無選擇只能支援以色列,只有透過以色列在中東建立影響力成功,有了基礎才能想著擴大勢力,萬事開頭難,這就是美國面對的處境。
只要把保住以色列,以後總有機會,慢慢在中東擴充套件勢力的。
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討論之後,莫斯科正式給予了華盛頓回應,表示會支援派遣維和部隊的聯合國提案。前提是以色列要接受!
聯合國的近期的主要問題是兩個,和莫斯科一樣,新德里也正在開會討論。不過意見是驚人的一致,那就是拒絕就克什米爾問題,讓其他國家的軍隊插手。
不論是尼赫魯還是帕特爾都認為,這是英國想要捲土重來的準備,要知道有一支一個旅規模的英軍,從克什米爾爆發戰爭之後就一直賴在朱納加德土邦不走,另外一個旅在葡屬果阿,明顯正在觀望戰爭的進展。
現在英國人還在旁邊看著,如果印度不能在克什米爾戰爭當中贏的漂亮,至少是佔據優勢,說不定英國人就覺得可以捲土重來了。
當然比起帕特爾的強硬拒絕,尼赫魯還是對在座的各部門部長開口道,“我們當然要拒絕外國勢力干涉克什米爾的舉動,但是外交工作不是一味的表示強硬。我們是要透過遺留在印度的英國人,表示英印特殊關係仍然存在,兩國的關係不會因為印度的獨立而褪色。”
尼赫魯的話讓很多人不由自主的點頭,在他們的眼中,大英帝國固然不是在一枝獨秀了,但仍然是全世界有數的大國,並不比美國和蘇聯差,完全不給面子也是不行的。
“讓倫敦的大使取得英國人的諒解,但是在聯合國大會上,我們維持之前的態度,要嚴詞拒絕。”
在關於維和部隊建議的正式討論之前,涉及到的各個國家都在進行討論。
作為提案最為核心的以色列對此當然是非常贊成的,甚至主動找上美國,表示如果印度拒絕聯合國派駐維和部隊的建議,也沒有關係,以色列贊成。
這要是幾十年後的以色列,是絕對不會還沒打就呼籲和平的,但是在一九四八年這個時間,剛剛誕生的以色列還是講道理的,還沒有中東戰爭全勝積累出來的膨脹。
作為直面阿拉伯聯軍的國家,以色列最能夠感受到各國越來越多的武裝,漸漸堆積在一起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