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同意了,那還做什麼有聲有色的大國?維和部隊的提議一定會被印度拒絕,畢竟印度自認為優勢在我。
但換做巴勒斯坦的問題就不一樣了,阿拉伯聯軍雖多,但畢竟分屬於不同的國家。但現在的情況確實是很嚇人的,而且在前兩次停火中,以色列也沒有佔到便宜。
現在阿拉伯聯軍數量還在上漲,以色列的潛力已經榨乾了,只有八十萬人口在怎麼動員也上不去了,擺在以色列面前的選擇只有打贏,打輸肯定死,打和和打輸差不多。
對於阿拉伯人這邊來說,現在輿論上宣告打和和打贏的效果一樣,做好堆死以色列的心理準備,打到兩敗俱傷也佔便宜,士氣上就有保障。
伸出巴勒斯坦前線的阿拉伯聯軍指揮官,已經有不少人公開呼籲,就算是一換一也要把以色列人趕下海。
“亞歷山大爵士,我們給美國一個臺階下,如果印度拒絕維和部隊進駐,就看美國會不會自己跳下坑了,以目前的情況,打到最後以色列就算是贏了,也剩不下多少人。我相信您只要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這個提議,美國有可能會利用上用來維護以色列。”
“退一步來說,就算是美國坐看以色列滅亡對英國也沒有什麼損失,反正以色列本來也不是我們這邊的。”
將電報發出去,艾倫威爾遜心情輕鬆的吹了一口哨,顯示自己目前的愉悅之情。
把印巴戰爭和巴以戰爭連動起來,這讓他心中滿是成就感,都失敗了也沒有關係。反正遲早都是要丟的,這兩場戰爭只要有一場戰爭插手成功就算賺了。
鮑里斯正好走進來,見到艾倫威爾遜的模樣,詫異道,“總督,王儲離開紐芬蘭你似乎十分開心。”
“胡說八道,我對王儲一片忠心,而且我未婚妻剛走我怎麼會開心,說話注意一點,不然我會告你誹謗啊。”艾倫威爾遜就差對著倫敦方向拱拱手,表達一下對大英帝國鞍前馬後的狗腿子之心了。
猶太勢力因為第三帝國的關係,在戰爭時期已經從歐洲轉向了美國,目前來說所謂的猶太勢力大本營,已經和二十一世紀一樣了。
中東局勢也令美國非常頭疼,美國是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這是一個事實。
見到以色列處在下風,接連兩次透過聯合國促成停火,這也是事實。
但不代表美國就願意狠狠得罪阿拉伯國家,同樣蘇聯也不願意得罪。只是出於某種原因,美國和蘇聯暫時站到了一起。
可既然透過施壓讓英國撤出了指揮阿拉伯聯軍的英軍軍官團,可美國也改變不了,光一個埃及就是以色列人口二十倍的事實,連同敘利亞、約旦、伊拉克這些國家的人口,參戰的阿拉伯國家人口是以色列的五十倍。
美國也不願意過分得罪阿拉伯國家,這對於封鎖蘇聯的計劃不利,美國只是暫時和蘇聯站在一起,並不代表就放過蘇聯。
可美國國內猶太勢力已經成氣候了,而且猶太人經過德國的種族滅絕,支援就是政治正確,美國必須證明美國比以前的殖民國家更具有道德感,兩個因素加起來,美國還是要支援以色列,目前的華盛頓也挺為難的。
正在美國危難之時,英國駐聯合國大使,亞歷山大卡多根爵士,已經把艾倫威爾遜官殺不管埋的電報看完了。
在三天後的聯合國涉及印巴戰爭的聯合國會議上,亞歷山大卡多根爵士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戰爭已經造成了大量的傷亡,我們英國建議以成立一直維和部隊,進駐克什米爾地區,制止印度和巴基斯坦交戰,保障當地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實現停火,讓克什米爾居民自己做出選擇,到底是成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還是成為印度的一部分,或者是獨立。”
亞歷山大卡多根爵士發言完畢之後,會場立刻想起來了嗡嗡聲,印度代表站起來反對道,“克什米爾問題,其他國家並非利益相關方,沒有必要參與進來。我目前沒什麼可說的,但是相信尼赫魯總理會給出一個準確的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