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打扮完畢,曬太陽的情侶已經把事情聊完了,正在談及什麼時候正式結婚的事情。
帕梅拉蒙巴頓依偎在這個男人的身上,腦袋一偏就這麼靠著,兩人背對著剛剛起床的公主。
“還沒結婚就做那種事!”瑪格麗特公主心中腹誹,就看不上那種道貌岸然的樣子。
因為王儲出訪的地方還有加拿大,不可能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紐芬蘭,就是來採伐區自我表揚一番的艾倫威爾遜,還要把未婚妻和公主殿下送回聖約翰斯。
回到聖約翰斯的艾倫威爾遜,想最近一直在經營紐芬蘭居民形象的王儲夫婦問好。
“不知道尊敬的王儲,什麼時候啟程去加拿大。”艾倫威爾遜主動詢問道。
“我覺得這幾天就可以動身。”伊麗莎白王儲想了一下道,“加拿大就挨著紐芬蘭,我覺得可以早點時間去。”
艾倫威爾遜在王儲以及菲利普親王面前,還抽空算了一下時間,開口道,“從時間上來講,如果紐芬蘭公投的時候,王儲已經離開北美是最合適的,到時候我們自然讓公投儘可能的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所以我個人贊成王儲的行程,本次出訪會讓眾多友好盟國,見識到王儲夫婦的魅力,對於英國的影響力維持絕對是一件好事。”
伊麗莎白王儲點頭,出訪的國家絕不僅僅是那幾個,實際上還有一些殖民地他也要去。在時間上並沒有想象當中的那麼充裕。
艾倫威爾遜倒不是催促王儲夫婦趕緊上路,而是完全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上考慮。考慮到王儲夫婦的形象,最好是離開了加拿大在大海上航行的時候,紐芬蘭的公投正式開始。
至於加拿大麼,他本人當然不希望紐芬蘭送給這個美國旁邊的鄰國。
別看加拿大在戰後,一樣和美國因為歐洲打成廢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國力上僅次於美英蘇三國在世界第四,可它這個第四,在美國眼裡和中國沒有多大區別,甚至可能還不如墨西哥受重視。
加拿大與美國保持加美安全合作關係的缺陷是,無論美國選擇做什麼,加拿大可能必須像一個衛星國那樣無條件服從,在任何可預見的與蘇聯衝突中,與美國並肩戰鬥。儘管如此,保持加美安全合作關係對促進兩國和諧關係仍然大有裨益。
去年的二月份,加拿大和美國共同發表的《聯合宣告》標誌著加美走向了軍事同盟。要知道就算是歷史照舊,北約也要明年成立,現在還每個影子呢。
當然在五六十年代之前,加拿大還會抗爭一下美國的滲透,盡力保持獨立自主。但隨著英國的國力衰弱,加拿大也不得不緊靠美國。
所以這麼考慮的,艾倫威爾遜覺得就算是把紐芬蘭送給加拿大,也換不來影響力的維持,留在手裡反而,還時不時的能讓加拿大感受到英國的存在。
伊麗莎白王儲經過考慮,也認為這樣更加的合適,和菲利普親王商量行程安排。
艾倫威爾遜心中感嘆,有這樣的王儲在,怎麼會得不到擁護呢?隨後又掃了一眼另外一個公主,完全就是以反差的形象存在。
隨後他就去發電報了,帶著未婚妻一起去的,艾倫威爾遜一直保持著高頻率的電報習慣,和各地的同事分享在殖民地建設的經驗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當然聯絡的人也不都是殖民地官員,和英國駐聯合國大使亞歷山大卡多根爵士,他也是保持著經常聯絡的。
目前印巴戰爭和巴以衝突這兩場戰爭,是聯合國爭論的焦點,艾倫威爾遜知道英國干涉不了,可又怕造成英國影響力的損失,為此愁眉苦思,甚至開始翻閱聯合國憲章看看有沒有辦法。
然後他就發現了,從聯合國成立開始,還不存在維和部隊這種東西。維和部隊的出現,還真就和英國有關,起源就是那場英國丟了大人的蘇伊士運河戰爭。
在蘇伊士運河戰爭之後,為了防止戰火重演,時任加拿大外交部長皮爾遜提出設立維和部隊維和,最終得以採納,皮爾遜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他這種人來三環外交都抄,前首相的面子都不給,自然不會在乎一個辦法是否是加拿大原創,他想到了就是他的,隨後無條件轉讓給了亞歷山大爵士,人家是聯合國大使,職位上正好適合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