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蘇合夥欺負人這件事,艾倫威爾遜十分贊成前任上司,只不過他現在正忙著偷偷的參加共和黨大會,畢竟他是英國領事,不能公開摻和到美國的內部事務當中,來到費城其實也是來看看熱鬧。
而且這完全是因為麥卡錫的盛情邀請,他推辭不過才來的,艾倫威爾遜用美國的國運發誓,他本身是不想來的。
共和黨******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舉行,這也是這類大會首次透過電視向全國轉播。會議開幕之際,人們就確信杜威將贏得多數代表的支援。
杜威的主要對手——史塔森和范登堡在酒店房間碰頭,商討“阻止杜威”運動的大計。然而卻未能就公推一人與杜威對抗形成共識,只是同意穩住各自的支持者,以防杜威一派形成多數。這一對策並未收到效果,原因是杜威的競選團隊爭取了足夠多的其他代表來贏得提名。
兩輪投票過後,杜威離獲勝只差三十票票。在這種情況下,杜威的提名獲得一致透過。
共和黨在民主黨之前首先拿出來了和民主黨選舉的候選人,曾經和如日中天的羅斯福交鋒過的杜威,根據共和黨大會結束當天的民調,杜威領先民主黨超過二十個百分點。
此時此刻,遙遠的東方一股神秘力量開始發揮作用,炮黨幕僚在給運輸事業出現困境的常公做報告中表示,“杜威是個勁敵,在上一次大選時,他和羅斯福還堅強較量過。如果民主黨推不出一個有力的候選人出來,換一句話,如果杜魯門出面和杜威競選,那很可以說是認輸的姿態”
“娘希匹!”向來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常公,已經在心中有了決斷,決定會援助不利,導致他運輸事業陷入困境的杜魯門一個正義的背刺。
已經返回波士頓領事館的艾倫威爾遜,正在向倫敦發電報,並沒有隱瞞他最近和美國部分政治人物的交往,將其解釋為共同愛好的私交。
隨後就是在電報中明言目前美國最為熱門的事情,四年一次的美國總統大選。
艾倫威爾遜可不是常公,其實從這個時代的共和黨主流思想來看,共和黨是傾向於保守的,不像是民主黨那樣咄咄逼人。
如果不算對歐洲援助的因素,這當然是一件好事,可以讓世界更加的和平,但如果把對歐洲援助的事情加進來,英國肯定還是更加傾向於民主黨連任,這樣不會影響到對歐洲的援助,其中英國要佔據最大的一份。
電報中明言,從民調的角度上考慮,目前杜威確實在民調的反應上遠遠領先於民主黨任何候選人,但既然結果沒有出現,一切就都還是未知數。
艾倫威爾遜還以一九四五年英國大選作為例子,“相信在波茨坦會議之前,丘吉爾先生也不會想到,尊敬的艾德禮首相會代替他。但是後來的事實是明擺著的,偉大的選民做出了正確的決策。”
“偉大的選民做出了正確的決策?”帕梅拉蒙巴頓撇嘴,自己的未婚夫不是一直認為,所謂的選民是最好欺騙的群體麼?
“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我們要照顧國內的感受。”艾倫威爾遜白了一眼拆臺的未婚妻,隨後從多角度多層次,表示民主黨可能會像是工黨那樣出現逆境翻盤的可能。
重點當然在吹捧偉大的工黨政府上面,連帶分析民主黨還沒有死只是順便。
最後艾倫威爾遜把這一篇拍馬屁佔據了一半篇幅的電報發了出去,幾個小時之後,這一份電報已經經過內閣秘書的手,擺在了艾德禮首相的面前。
針對民主黨可能會翻盤的分析,與其說是分析,不如說是拐彎抹角的對工黨政策表達馬屁之意,電報中表明民主黨算是照顧大眾,羅斯福總統的遺產還非常豐厚,雖然候選人似乎比不上杜威,但絕對不像是表面上這麼一邊倒。
“對了,親愛的,王儲夫婦已經定在九月末抵達紐芬蘭進行慰問。”見到艾倫威爾遜忙活完,帕梅拉蒙巴頓小聲的透漏道,“諾曼爵士說,倫敦似乎準備在年底讓紐芬蘭公投。”
“太好了,時間剛剛好。”艾倫威爾遜一聽眼睛一亮,“那時候美國選舉也正是白熱化的時候,沒有精力關注別的事情。而且紐芬蘭十一月,拉布拉多地區氣候已經很冷了,當地居民都是傾向於加入加拿大的,這麼冷的天氣下,如果公投那段時間天氣惡劣,很多人不會出來投票的,聖約翰斯的氣候沒有這麼極端,可以期待對我們有利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