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孤才不要做太子> 第四百五十七章 歷史的變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五十七章 歷史的變化 (1 / 2)

考慮到這件事的危險,李承乾覺得,還是不要把過多的人牽涉其中比較好。將自己置身險境,還可以說是博弈,但是要是把身邊親近的人也牽扯其中,那就是單純的冷血了。

家人夥伴都是無可替代的,或許有的時候利用他們能夠得到遠超尋常的效果,但是,一旦這麼做了,首先對不起的就是自己的本心。

李泰所在的科研院,防禦能力比起火藥司來有過之而無不及。況且,李承乾敢相信,不管幕後的黑手是王家亦或是其它人,都不可能抵抗火藥司的誘惑。

就如同皇帝擔心的那樣,火藥司這強大無匹的力量,不管是誰都能無視它的誘惑。

至於李泰的科研院,說起來令人無奈,甚至包括皇帝在內,都沒有看清它現在的潛力,短暫的強大,總是能讓人迷惑起來。

一杯葡萄酒下肚,李泰舒服的伸了個懶腰,道:“真不知道父皇這個位子為啥那麼多人覬覦。當然了,您還是要除外的,我知道,您要當皇帝,肯定是想實現自己的想法。而且,就我看來,也沒人比您更適合當皇帝了。李元昌這個傢伙,要實力沒實力,要手段沒手段,論身份還不夠格,真不知道他是怎麼動了這樣的心思的。”

雖然一直都在科研院,但是以李泰的智商,還是看出了李元昌的不對勁。

倒了一杯葡萄酒,邊搖晃著酒杯,李承乾邊笑道:“青雀啊,你要真是這麼看,可就大錯特錯了。李元昌或許有登頂至尊的心思,但是,我敢保證,跟他一起的人,絕對是想要把他當作棄子用的。雖然沒有證據,但是現在看來,雉奴被瞄上,想要被人弄成傀儡的可能性很大。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有父皇這個先例在,不是誰都能隨便篡位的。就算是弄一個傀儡出來,也得名正言順才行。我就不用說了,太子的身份,自然是最好的選擇。或許,我沒有造反的心思,才是那些野心家最不甘的地方。

再者,就是你了,只不過,你現在是徹底不在乎官場,不在乎權力場,就是魏王這個名號,也是為了混點俸祿才戴著的。再加上你現在基本就泡在科研院了,所以你也是安全的。相比較之下,雉奴就比較好控制了,年紀小不說,性子還比較懦弱。說實話,我現在非常慶幸當初對雉奴下手了,不然的話,加上晉陽的力量輔助,沒準兒咱們現在還被矇在鼓裡。”

點點頭,李泰道:“那您準備查晉陽了?”

“不查!太原的事情已經給他們敲響了警鐘,既然註定沒法抓住他們的尾巴,不如等他們本體露出來以後再動手。這樣,還不會留下後患。算了,跟你說這些東西也沒用,你就當個笑話聽得了。說說你科研院的事情,這一次為了避開吐蕃,工學院的老本都被你搬走了,這樣雖然保險,但是說到底你科研院還是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啊。

一般的學生你們肯定不需要,進入科研院的必須得是精英才行。所以啊,你這段時間既然有點空閒時間了,就去學院,把你的科研分院搞起來。”

“搞是一定要搞的,科研院確實需要更多的人手才行。而且啊,前幾屆的畢業生裡,有不少的好苗子,有的時候比我和閻立本想事情還快。科研這個活兒,還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就能搞起來的。”

嘆了一口氣,李泰從懷裡拿出一個金鎖,放到了桌子上。

毫無疑問,這個鎖是送給新出生的孩子的。以秀秀的身份,哪怕生的是兒子,也不夠資格被李泰這麼珍重的對待的。不過,李泰依然是這麼做了。這就純粹是因為李承乾這個當父親的原因了。

珍重的收起來,李承乾揮了揮手,也不送李泰出門。當兄弟都當了這麼多年了,有些規矩禮節什麼的,不需要刻意遵守。

來到宜春宮,才發現長孫已經離開了。過來人的蘇媛,正照顧著秀秀。

第一胎,自然是最辛苦的。哪怕如今已經是午後了,秀秀還是面色蒼白,但是至少氣息已經平穩了。

李承乾的到來,自然讓秀秀充滿了欣喜,特別是當被扶起來喂水的時候,更是熱淚盈眶。

“好了啊,喂個水而已,哭個什麼,好好養身體,這馬上就要入秋了,月子坐完,你也得鍛鍊鍛鍊身體,免得今年冬天容易受寒。”

扶著秀秀躺下,李承乾忽然發現老婆多了還真是挺大的一個問題。讓他學別人完全把女人當成是附庸之類的是不可能的。但是這樣暖完這個暖那個的,說實話,已經不是中央空調的程度了,真心的累啊!當然,跟中央空調比起來,他還是要強一點的,畢竟他暖的都是自己的老婆。

為了照顧秀秀,蘇媛把孩子也帶來了宜春宮。當兩個孩子變成三個孩子以後,唯一的變化就是更吵了。往往一個孩子的大哭,還會帶動另外兩個孩子的大哭。雖然不止一次的幻想過有孩子以後會是什麼樣子,但是真的擁有以後,說實話,煩躁的感覺總是會壓過什麼“父愛”。

孩子,真是個麻煩的存在啊!

姑且徵求了秀秀的意見以後,第二天,老三的名字才正式確定下來—李夢浩。也是在給孩子取名的過程中,李承乾才發現,取名字真的是個辛苦的活兒,到了這個時候,滿腹經書根本起不到好效果。

秋天臨近,朝廷反而沒那麼忙碌了。往年這個時候,都是最忙的時候,因為秋收是天下第一大事。按照秋收的統計,需要為某些欠收的地區做好賑災的準備,還要統計朝廷的稅收,滿滿的官倉,才是朝廷最大的底氣。

但是,從商稅代替農稅開始,朝廷對這方面的關心,就只侷限於民生方面了。到了這個時候,甚至不需要認真的統計分析,只要等待地方州府遞交的報告就好。當然了,監察御史還是有必要下鄉監察一番的,免得有些地方欠收了,地方官員為了面子卻硬要上報秋收正常。

今年不一樣,今年朝廷需要關心的,只有各方邊軍供給的問題。

作為軍隊出身的侯君集,對於邊軍的供給,自然無比的上心。自從他當上兵部尚書以後,各地邊軍的日子不知道好了多少,有的時候,李承乾都覺得皇帝就是看準了這一點,才讓侯君集這個臨時突擊學會寫字的武將擔任文官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