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秀所書寫的內容,正是後世的漢語拼音法,他早料到這東西一出,肯定會被上呈給李世民,然後推廣全國。
而這也正是他想要的結果。
為了防止上呈李世民的時候,老李看不懂聲母和韻母,宗秀特意在開篇寫著碩大的標題:文字拼音法。並把23個聲母和24個韻母各自用文字註釋,如何讀,如何拼,寫的滿滿當當,詳詳細細。
見褚遂良急著拉他進宮面聖,宗秀停下筆道:“急什麼,我這不還沒寫完嗎?諸位稍安勿躁,待我寫完,你們拿著這份卷子進宮就行。”
“你不跟著去?”孔穎達問道。
宗秀笑了笑:“如此功勞我怎好意思一人獨佔,不如先由三位大人將此卷送到陛下面前,想必也能從中得些嘉獎。”
“厚道!你小子倒是會做人。”
房玄齡豎起大拇指稱讚道。
他也看出‘文字拼音法’的出現會給士林帶來何等變革。
不,這個變革不光在士林,更能直接改變整個大唐天下。
如今政令難以通達,多因民間識字的百姓不多。
若人人都掌握了拼音法,以後的政令再註上拼音,何愁天子聖諭不能通傳到大唐的每一個角落?
儘管‘文字拼音法’不是他們所創,可這個功勞實在太大,哪怕他們只是幫忙遞上去的,陛下龍心大悅之下,褒獎會少嗎?
房玄齡拉著焦急的褚遂良,和孔穎達圍在桌旁,屏息凝神的看著宗秀書寫。
宗秀寫的很多,很細,從聲母、韻母的注音,到多音字的詮釋,乃至拼音組合、平翹舌區分、音調區別,林林總總寫了一張又一張。
而房玄齡、褚遂良、孔穎達更像求學的生員,每當宗秀寫完一張,都會視若珍寶的接過去,捧在手中。
“好了!這是最後一個。”
宗秀寫完最後一個字,把筆一丟,揉著痠疼的手腕,看了看自己寫的東西,足足寫了十來張。
褚遂良見宗秀寫完,拿著捲紙就想進宮,孔穎達急忙道:“中書令且慢,拼音法太過精巧,我們進宮也不知如何給陛下講起。”
房玄齡附和道:“然也,今個咱們也當一回生員,讓這小子給咱三上回課。”
“……”
宗秀翻了個白眼,指著捲紙道:“每個聲母、韻母的音譯我不都寫上去了嗎?啊哦鵝你們都不認識嗎?”
孔穎達展開一張被寫滿的宣紙道:“音譯的字我們倒是認識,可關於音調、多音字、平翹舌,這你總要和我們說說。而且老朽還有個疑惑。”
“什麼疑惑?”
宗秀感覺他寫的很全啊,沒有什麼毛病。
孔穎達道:“文字拼音法雖然簡單易懂,可就算普通的百姓掌握了,遇到不認識、又沒注音的字,當如何去讀?普通百姓識字的少,即便會讀,卻不能理解字裡行間的意思,又該如何?”
“嘶……孔祭酒不愧是當世大儒,這麼短的時間內,竟能想到這點。”
宗秀心中驚歎:乖乖,自古以來的聰明人果然都是一樣的。
面對宗秀的讚譽,孔穎達不為所動,他是個喜歡鑽研學問的人,對名聲什麼的反而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