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儲備雄厚的兵力。
雖然沒有其他勢力的進攻,單單面對禹王和楚王,對如今的朝廷而言也是捉襟見肘,倍感艱難。
就在這時,趙青璇說服了五位重臣,下旨平反了沈寧和蕭家的冤案,認為蕭家並未和懷王勾結,行謀反之事,並讓蕭家人官復原職。
蕭戰依然是中書侍中,沈寧還是徐州州牧,並讓他們來京救駕。
沈寧早就打敗了司馬冏,但司馬冏逃去了幽州,趙青璇想要報仇,也為了緩解朝廷的壓力,所以決定利用沈寧。
可惜,他們是痴人做夢了。
如今沈寧已經擁有二十萬兵力,已經成為了大晉最強大的諸侯之一。賈詡也徹底投入沈寧麾下,為沈寧出謀劃策。
面對朝廷的招攬,沈寧自然同意,然後揮兵十萬,渡江勤王。
兵分兩路,一路由沈寧指揮,秦瓊、馬超為副將,擊敗了禹王。
另外一路由張遼負責,常遇春、公孫瓚為副將,擊敗了楚王。
兩王兵敗,各自退回自己的地盤,從長計議。
而後,沈寧領兵進入皇都,官拜兵部尚書。
益陽長公主司馬晴明白結果,也明白已經無力迴天,不願受屈辱,便飲下毒酒自盡,這段恩怨算是徹底結束。
而沈寧為了青衣,沒有繼續追究司馬晴的過錯,並且為沈家翻案,告慰沈家冤死的忠烈亡魂。
......
小皇帝登基後,永康三年。
隨著沈寧的兵力越來越強大,加之賈詡設計,拉攏了五位重臣的三位,找準機會,聯合消滅了宰相董儒,沈寧也得以升官,官拜驃騎大將軍。
董儒被斬首時,大聲哀嚎引狼入室,並詛咒大晉必亡於沈寧之手。
而隨著董儒的伏誅,蕭戰也上升一步,官拜宰相之職。
至此,蕭家成了朝廷中最顯赫的世家,沈寧則成為了最有權勢的人。
......
永康四年,沈寧和趙青璇達成協議,被加封為上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