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然抬眼看向劉老師,應了聲,“好的,老師,我們明白。”
劉老師看看寧然,又看看謝明初,下意識的對好說話的寧然更加偏愛了些。
笑呵呵的叮囑道:“你們可以趁現在這個工夫多休息會兒,大約可以睡半個小時。之後我們到競賽場地,進場後候場二十分鐘,到時我會為你們講解規則,之後領取號碼牌入場,就不能休息了。”
高一、高二和高三的競賽不是同時進行。
先進行的是高一組,其次是高二組,最後才是高三組。
故而,寧然和謝明初是先上場的,劉老師也就更加關心。
這比賽規則也有些特殊,高一組共有三場比賽,每場限時四十分鐘,都是透過做題的方式比賽,有點類似於後代的奧數競賽。
而她們在每場的規定時間裡,答對的題目越多,則得的分越多。三場下來,每個學校選手共同拿下的分數疊加,以分數排名。
這種競賽,獎項只設定了前三名。
當然,除了學校團體獎,還有個人獎項,每屆的競賽,都會在團體獎項之外,都會評出每個年級組的競賽王,以個人的分數為評判標準,分數最高的人就是競賽王,還有一筆獎金。
高二和高三的規則與高一組是相同的。
每個學校除了看重團體獎,自然也看重個人獎。
像去年的數學競賽,那時候趙天嶺還上高二,代表的是六中,不僅讓六中拿下了高二組團體獎的第一,還拿下了高二組的競賽王,並且碾壓其他人,讓六中出盡了風頭。
今年,三中最指望的也是趙天嶺為代表的高三年級。
至於高一和高二,三中的期望並不大。
畢竟,高一年級的寧然和謝明初是第一次參加,高二年級沒什麼特殊的,比不過六中的高二組。
很快,他們就到了競賽場地。
劉老師帶他們下車,在入口處向工作人員遞交了參賽資格證,登記後便帶他們入場。
這時,已經來了六七個學校的人。
垚城雖然有四所高中時出名的,但並不是只有四所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