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之後,官員紛紛祝賀戚桓升官。
戚桓板著一張臉,讓那些想偷窺戚桓內心想法的官員鎩羽而歸。
戚桓對上來祝賀的官員不冷不熱,禮數卻十分周到。
官員覺得,這個新上任的大理寺卿心思也太深沉了,簡直就是喜怒不形於色。
當然,也有人覺得戚桓目中無人。
就有個年輕的官員嫉妒地開口:“有些人啊,升官了就看不上我們這些舊同僚了,戚大人,就算你看不上我等,但我等向你道賀,也不必板著個臉吧?”
年輕官員跟戚桓是同一批進士。
年輕官員自認為自己的學問跟戚桓不相上下,只是因為戚桓俊美,皇帝便點了戚桓為狀元。
後來兩人同在翰林當差,他還嘲笑過就算戚桓是狀元,在翰林中,他們的官職是一樣的。
只是如今戚桓已經從翰林入了內閣,乃內閣大學士,兼任大理寺卿,而他還在翰林做個編修……
這讓年輕官員內心一點也不平衡……
他自問不比戚桓差,覺得戚桓運氣也太好了點,就很可恨!
戚桓淡淡地看了年輕官員一眼。
這一眼,帶著雲淡風輕的漠然,讓年輕官員一下子漲紅了臉。
看著戚桓的背影,年輕官員啐了一口。
“不就是當了個大理寺卿嗎?神氣什麼呀,要我說,這大理寺卿的位置,常少卿更適合才是。”
年輕官員提高了聲音:“也不知道某些人,背後使了什麼手段,才搶來這大理寺卿的位置!”
年輕官員看到常少卿,揚起笑討好道:“常少卿,你覺得我說的對嗎?要我說呀,這大理寺卿的位置,沒有比常少卿更合適了。”
路過的常少卿目不斜視,腳步不停,“皇上說誰合適,誰就合適,這位大人,還是小心禍從口出。”
“……”
年輕官員自覺賣乖賣給傻子看,心中暗罵常少卿假正經,嘴巴上這麼說,心裡指不定把戚桓罵成什麼樣!
……
直到柯熙回宮的第三天,這場大雪才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