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潔的這種辦法也是借鑑與前世的電影眾籌,當然一元投資電影這種事可以說是騙局,可幾乎大部分人都拿出一元投進去,這種事本身和買彩票極為相似,誰也不知道自己投資的電影會不會票房大賣。
如果大賣,那用一元當做一個談資也是很不錯的。
你會和朋友說,嘿,你知道嗎,xxx電影的拍攝我也有份參與!
麥克在嘗試幾次之後,發現事情原比他想的要順利的多,90%的人在知道他有拍過三部電影的經驗,並且是導演工會登記的導演的時候,都會很大方拿出錢。
真正的重點是,每筆入賬麥克都會仔仔細細的記錄下來,就算有人說“嘿,夥計,你們該不是騙子吧?”然後將手搭在他的肩膀,露出別在腰上的手槍,最終他還是會掏出幾十至上百美刀,然後道“你一定不會騙我的是吧?你要知道,如果你騙我以後就別想在這個地方出現,否則我可不擔保你的安全!”。
麥克最初沒有察覺這個舉動會有這麼大的作用,但在與人交流時,往往能有出奇的效果。
在齊潔離開美國的當天,麥克的行為終於被媒體發現,芝加哥太陽報對此進行了報道:這是一種新型的籌集資金的方式?還是一場騙局?
文章說:在現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許多嶄新的騙局在滋生,他們的真實程度難以讓人所分辨,麥克究竟是新資金籌募的創始人?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子,如果是你,會投資一個沒有公司保障的個人獨立電影的拍攝嗎?
芝加哥讀者的記者就此對路人進行了隨機的採訪,最初他們相信,這種資金來源眾多,在最後很難做到合理分紅,或者根本就不會有所謂的電影拍攝,理性的人是不會上當的。
但是許多被採訪者卻表示,如果只是拿出百元左右的錢就能投資一部電影,那麼他們考慮後都會答應。當被問及會不會被騙的時候,許多人的回答都不一樣。
“他不是在工會有登記過嗎?工會會保證我們的權益!”
“麥克有導演資格,已經導演過三部電影了,嘿,這就保障好不好!”
“相對於這個輕浮的年輕人,我覺得他的父親,一個曾經三次上過戰場的老人更值得信賴。”
除了一些成年人外,年紀輕的群體卻非常崇尚這樣的事情,甚至有一個學生衝著鏡頭喊道“噢,你們難道不覺得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嗎,只要我兩個星期的零花錢就能參加一部電影,當然你知道我更想的是參加這部電影的拍攝!”
在麥克接受採訪的時候,當記者問及他會不會採取在網上募集資金的時候,麥克想了想,搖頭拒絕。
他套用齊潔的原話道:“我在這兒,生我養我的故鄉,這裡每個人都知道我,他們知道我的住址,知道我古板老爹每天喜歡坐在門前的搖椅上曬太陽,所以我是現實存在的,但在網路,很多人不知道我是誰,所以拍攝是我的夢想,是藝術!而在網路上我和投資人做不到交流,那就是騙子!”
在媒體將這段話播放出去後,許多來自歐美各地區的信件擠爆了麥克的信箱,裡面每一封都是裝著或多或少的鈔票。
……
齊潔原本是打算起見見孫婉婷的,但是突然接到蘇淺諾的電話,不得已乘坐飛機返回國內。
事情的起因是,之前的衝突被一些人捅到媒體上,這些人將挑事一方刻畫成弱勢群體,甚至有照片證明當時有人被他們打傷,引起輿論最大的就是老麥克持槍趕走挑事者的照片。
一些媒體甚至將她從小到大的經歷挖掘出來,從道德制高點對她進行各種批判,甚至有報紙用“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她的才重要還是德重要?”這樣的標題進行報道。
在國內一片對齊潔指責的時候,齊潔不顧所有人的反對,選擇了返回國內。
她和以前一樣,這些事她都沒做過,都是些子虛烏有的事情,為什麼她要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