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劇本,畫皮?
再看看後邊,《聊齋志異》蒲松齡,就知道原來是聊齋裡的故事了。
聊齋也是個熱門大ip。
最火的自然就是《倩女幽魂》,自從1960年邵氏兄弟出品第一部開始,隨後就被不斷地翻拍。
名氣比較大的還有《俠女》,1971年胡金銓執導的這部電影,影響了一整代香江電影人。
周薰出道也是拍的聊齋電影《古墓荒齋》,謝鐵驪以聊齋故事《連瑣》為基幹,融匯了《連瑣》、《嬌娜》、《畫皮》、《聶小倩》四個故事,是少有的融匯多部故事於一體的聊齋電影。
演員選的也比較知名,有傅藝維、周薰、邢岷山等人。
在回去的車上,郝運把劇本大略的看了一遍。
系統給的劇本依舊非常詳細,就差沒畫好分鏡手稿,連怎麼拍都給安排好了。
如果說原著的《畫皮》是個驚悚故事,那現在的劇本明顯就是個複雜的愛情故事。
你愛我我不愛你,我愛他他不愛我……
一群痴男怨女,為情所困。
也可能是經手的好劇本太多了,郝運並不覺得《畫皮》是一個多麼出彩的劇本。
劇情在原本詭譎的基礎上改的更加老套。
然後就是世界觀。
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大概就是《西遊記》、《指環王》之類。
就比如《指環王》系列等票房口碑雙贏的電影,其後均有完整的世界觀支撐,無論是人物、故事、風俗、語言文化、社會形態和世界歷史等都極為考究。
但是類似這樣的ip並不多,大部分的電影故事情節往往都與其構建的世界觀脫節,缺乏整體性和嚴謹性。
儘管一個世界觀用於拍攝後,其內容可能不會全部出現在電影劇情中,但卻會影響著電影的視覺要素和各方面的真實感。
《畫皮》這個也面臨類似的問題。
所以郝運還是要繼續完善才行,這個劇本只能算個半成品。
不然很容易淪為爛片。
不過,這種奇幻類的片子似乎更適合找徐恪啊,徐恪的《倩女幽魂》幾乎可以說是聊齋ip不可逾越的經典。
郝運想起來他和徐恪還有個約定呢。
他作為編劇拿出一個劇本,由徐恪來執導,聯手做一部電影出來。
徐恪在香江的一眾超級大導裡算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
作為一個導演尤其是名導,形成自己的一套風格體系可以說是基本功。
就像看到搖晃的抽幀鏡頭、閃爍的霓虹燈牌以及時髦復古女郎,就知道是王佳蔚,看到無厘頭的瘋癲美女就猜是周星星一樣。
他們都有個各自擅長的“烹調方式”,知道每種食材應該怎麼做、加什麼調料,然後做出自己的味道,有讓人一看便知是他作品的能力。
徐恪擅長的是動作的設計和演員的調教,尤其是他鏡頭下的女人們,是真的很讓人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