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叫田文青,是翰林院從六品修撰、按理說這種人不會跟陳濤來往。
但要具體分析。
田文青的出身不低,雖然只是個庶子,家裡卻是跟著今上的從龍之臣,前途很光明,不必幹殺頭買賣。
但他心懷大恨。
因為他的生母,被他的嫡母設了圈套,以跟下人私通的罪名逼辱慘死。
此恨不共戴天。
偏他沒法報仇,因此有了自毀的傾向。
陳濤真誠寬慰,還照顧他母親的弟弟,這自然就讓他心中倍感溫暖了。
若陳濤要搞事,他只怕會第一個支援。
其四叫陳文勝,出身於一門七進士的海寧陳家,但本身卻只是個舉人。
且同樣是庶子,沒少受欺。
他當然是沒有田文青這樣的苦大仇深,但志向高遠,偏又中不了進士,這一來二去,就變得有些偏激,覺得袞袞諸公都是些蠢蠹之輩,不懂欣賞他,不是個安分的人。
而陳濤卻很欣賞他,把他當成了先生,令他很滿意。
其五叫魏冬廷,永平伯府四房庶二子,和梁大一樣比兄長們都有本事,得皇帝信任,為玄武門的守將。
兩家關係不錯,還一起被皇帝敲打過。
他比陳濤年長,卻很佩服陳濤的武勇。
他未必敢造反,但開門讓陳濤平叛肯定沒問題。
陳濤是大忠臣!從未表現出什麼反意,還經常說要從軍去北疆殺虜呢!
他就想當徵北將軍,但若是時局需要,他也勉強可以當都督府大都督、兵部尚書並節制天下所有兵馬,來主持平叛。
入閣就不必了。
皇帝、沈皇后、大皇子並二皇子都會死於亂軍,只有皇帝最愛的容妃和三皇子,能夠幸運地被陳濤等忠臣救出、並擁立為下一任皇帝。
但容妃挺弱智,竟相信聖德太后和睿王成功後、會讓她的兒子當皇帝,所以她生的三皇子估計也很蠢,又還小,暫時自然是沒法親政。
為天下黎庶計,不如先恢復丞相制度,將一切軍政大事悉數委於陳濤,等廓清反賊還天下朗朗乾坤後,再還政於他,由他自己決定是否恢復內閣制。
屆時,陳濤這大忠臣絕不會戀棧不去,一定會老老實實交出軍政大權!
容妃肯定會相信他。
但絕對也會有小人。
所以未來某天夜裡,難免有人假她懿旨宣陳濤入宮,實則安排刀斧手,要殺害忠臣。
而陳濤的黨羽,不,是其他忠臣良將,肯定也會意外察覺到這次政變,然後強行要和他一起入宮陛見,並痛陳利害。
結果自然不歡而散,以陳濤被逼上位、當皇帝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