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跟在婆母會稽長公主的身後,瞧著裡面走出的二叔母氣定神閒地模樣,有些納悶。
便給婆母身邊的嬤嬤提了個醒兒,然後撫著婆母上前。
那邊三房還在“罵罵咧咧”,這長房就直接懟了起來,上門開打。
這兩房動靜頗大,又是子嗣最多的兩房,這一下子直接驚動了全府上下。
整個魏國公府由長房會稽長公主主持中饋,這些年,徐氏也幫著打理,只要老夫人不出庵堂,在這個府中,長房發話便是一錘定音。
會稽長公主育有兩位嫡子,一個嫡女,長房另外還有四個庶子。
大公子即嫡出世子娶的是宣平侯府家的姑娘徐氏,得庭、軒兩位少爺,一個十二歲,一個十歲,分別行一行三。
二公子雖是庶出,生母卻是公主親自開臉的親信丫鬟,溫潤婉約,生了二公子後便提了位份成了姨娘。二公子娶得是讀書人家的姑娘,父親在地方為官,五品。何氏孕有一子一女,雙生的孩子。長子行二,年僅十一,單名一個揚字。閨女卻是小輩裡的長姐,喚作宓姐兒。
三公子嫡出,娶妻呂氏,永安伯父的姑娘,只得一女,喚作寧姐兒,只有五歲。
之後幾位庶出的三個公子,分別行六,行七,行八。尚未婚配,並未留下子嗣。
其次便是二房,王氏與李二爺孕有一子三女,還有三個庶子幾個不起眼的庶女。
長子嫡出,行四,娶的是自己的表妹,小王氏,得一子兩女,長子行四,單名一個卓字。
其餘庶子除了排行第五的那個,娶妻施氏,只是小官的女兒。得兩子一女,行五行六。
二房庶出的女子更多,除了長房庶出的大姑娘三姑娘,和三房嫡出的五姑娘,全家姑娘幾乎盡是三房所出,無論嫡庶。
如今長房的大夫人會稽長公主和二房的二夫人王氏懟在了二房門口,整個府內的女眷都傾巢而動。
倒不是真的為了看熱鬧,這個時候不去,才會被自己婆母記恨。插不上話,但也要擺明自己的態度。
一下子長房就拉開了優勢,畢竟,長公主有三個兒媳婦。
而二房那邊,只有兩個不說,小王氏那邊顯然是不想幫自己婆母的,施氏更不用說了,當初怕庶子過分有些,這王氏本就找了一個小戶門廳的女兒,怯怯懦懦的,哪裡見過這個大的陣仗,要不是小王氏迎拉著,來都是不敢來的。
“怕什麼,咱們過來就是聽個聲響,別摻和伯母和母親之間的事,咱們在一旁站著就好。多說多錯,少說少錯。”
小王氏挽著施氏的手道,讓她放心。
施氏還是有些害怕,婆母也就算了,對面那可是長公主,這要是發起火來,怕是整個公府都要受到牽連吧。
再者,這做兒媳的不幫婆婆,會不會不太好?
“咱們這樣母親不會生氣吧?”施氏緊著的扯著小王氏的衣袖,小聲地問道。
小王氏搖搖頭,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模樣。
附耳同施氏小聲編排道,“咱們這是幫理不幫親,這六姑子犯的錯,如今倒是栽到了咱們府上,聽說隔壁三房的五姑娘都被她給拉下水了。咱們能摻和什麼,等著看好戲吧。”
“五姑娘?”施氏一驚,三房那女公子她沒見過幾次,印象最深就是扶棺那次,她心繫夫君也沒多看,只是覺得那單薄的身影十分的筆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