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週五的兩場練習賽,秦淼都沒有拿出足夠的實力來,甚至一個飛行圈都沒有跑過。
而漢密爾頓則是很快地就在練習賽階段不斷重新整理自己的最快圈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秦淼一個賽季跑下來,車隊對秦淼的一些習慣和特點也算是摸清楚了。
他們發現秦淼對於賽車的適應能力堪稱逆天,你給他一臺全新的賽車,或者說某些經過了調整的賽車。
正常的車手拿到這樣的賽車,速度快的也得上賽道跑個四五圈之後,才能清楚賽車在中速彎高速彎慢速彎,直道,以及剎車點這些地方的特性,並且找到正確或者說合適的操作方式。
可秦淼不需要那麼複雜的過程,他坐上車基本上就對這臺車瞭如指掌了。
而漢密爾頓則不同,漢密爾頓對於賽車的適應能力雖然也不弱,但是和秦淼比不了。
所以秦淼在練習賽階段肩負了更多的測試任務,而漢密爾頓則是可以更早地開始尋找合適的調教。
不要以為這樣秦淼就吃虧了,因為更多的測試任務由秦淼擔任,所以得到的資料以及對於賽車的調教,也是更偏向於秦淼的駕駛習慣的。
這還只是一點而已,因為秦淼在賽道上跑出來的資料和反饋比漢密爾頓更多,日後車隊對於賽車的升級以及調教傾向也會更加傾向於秦淼。
也因此,一練和二練秦淼的成績並不算突出,別說與第一名的車手相比了,他與漢密爾頓之間的時間差距都來到了0.7秒。
這個時間差距看得正在解說這場比賽的五星體育三位解說那是眼皮直跳,秦淼這個賽季不會不適應地效賽車的駕駛風格吧?
但具體事實是不是像三位解說所擔心的那樣,還得等到排位賽和正賽開始的日子。
第一天的工作結束之後,秦淼一邊擦汗,一邊來到了賽後的採訪席。
記者看到了秦淼之後笑著問道:“秦淼,冬休期過後又重新回到了大獎賽週末的感覺怎麼樣?”
秦淼有些開心地笑著說道:“當然很棒了,我很懷念這種感覺,要知道大獎賽週末總是讓人興奮的,緊張刺激的工作,對手的追趕和壓力,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感到興奮。”
“這個賽季的賽車怎麼樣?看起來你今天的狀態不是很好,一直都沒有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速度。”記者問的主要是秦淼在兩次練習賽的圈速都排在7名以外,就更別說和他的隊友漢密爾頓以及第1名的勒克萊爾比了。
秦淼稍微組織了一下語言之後才回答道:“賽車確實遇到了不少的問題,不過我相信車隊能處理好的,而且我們今天也收集了足夠多的資料,目前的進度還算是可觀,相信最後車隊能給我們一臺有競爭力的賽車,到時候我們再看看最終的成果吧。”
“新賽季的賽車與去年的賽車有什麼明顯的區別嗎?你覺得新賽季的賽車駕駛起來感覺怎麼樣?”
“當然二者的區別很大,新規下的賽車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由於地效底板的引入,賽車的整體過彎速度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快,賽車的機械抓地力也比我們想象的更強,區別就是在極速方面有所減緩。”
……
看著秦淼的回答,紅牛車隊這邊,霍納和馬爾科以及紐維這三位紅牛車隊的絕對領導人此時正在一間會議室之中,面前播放的就是秦淼二練結束了之後的採訪畫面。
“真的會像是秦淼說的那樣,梅奔車隊遇到困難了嗎?”馬爾科看著已經播放完成的影片向紅牛的另外兩位高層發問。
“說真的,不一定。”紐維搖頭說道:“我也研究過梅奔的這個氣動外形設計。
梅奔這樣的設計,其實是縮小了車身的整體投影面積,以減少高速行駛時的氣流阻力。
說實話,第一眼看到這個設計的時候我就感覺到了驚豔,而且梅奔這樣的設計推出之後,我特地研究過氣動規則,梅奔這樣的設計並沒有違反FIA的技術規則,我很佩服提出這個理念的工程師,因為這真的是一個大膽激進,但又行之有效的設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