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回、影壁留名皆觸目,雲板三聲再驚心
大唐貞元七年(公元791年)夏天,青漪湖又迎來了六十年一度的漲潮,數百年前蕪州太守謝遠揚曾有古訓,青漪江沿岸灘塗不可築圩屯田建造莊園,否則將遭其禍。江南多水患,也不僅僅是六十年一度,數百年來蕪州百姓一直遵守古訓,這一番漲潮大水倒也沒什麼大礙。
青漪江平添浩湯,對岸不見牛馬,蜿蜒奔流北入長江。形形色色的江湖客、出家人齊聚蕪州,皆逆流而上往青漪湖而去。這些人在江邊遇見,或拱手作揖結伴而行,或怒目而視一言不發,或冷眼相對就當互相沒看見。
有人坐船,江潮湧動時當地船家不敢逆流而行,於是買下船撐長槁穩穩的逆流而上。還有人沿江步行,漲潮時江畔無路,他們卻穿行山野如履平地。更有人凌波微步、腳踏波濤飄然而去,隱去身形不為普通人察覺。至於雲端上飛天而來者,就更不為凡人所知了。
無論是何方高人,都在青漪湖中某處匯聚,身形就似消失在湖光迷霧之中。
正一三山洞天門戶大開,正一門掌門大弟子藍采和身著盛裝,門下近百位小道士在兩旁排開以禮相迎,於五湖山莊門前待客。在山莊正廳中,龍騰與秋水這兩位前輩護法率領弟子接待往來不斷的客賓,指引安置到法柱峰中聽松居等處暫且歇息。
梅振衣早年所留請帖,邀請的人非常多,一律有大成真人以上修為。世間修行各派接到請帖的都來了,有人還攜門下弟子來開眼界。至於崑崙仙境各派,因為有瑤池結界的阻隔,不可能攜太多弟子,人數遠不如世間修行各派,但到場的全是修為高超的前輩高人。
眾高人以及門下弟子到達正一三山者,總計近五千人之眾,也就是這麼大一片洞天福地才能安排的下,好在全是修行人,不必刻意招呼。
正一門總共發了八百請帖,來了五千人,還有無法再來的。五湖山莊的格局與世間的道觀差不多,進門迎面有一道一丈高、數丈長的影壁,影壁上本有字跡:“三山五湖,天上人間。”
現在這字跡卻被擋住了,影壁上拉著一排排的細繩,掛著一張張開啟的請帖。紅底金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本顯得莊重而喜慶,但此刻看上去卻觸目驚心!
現代的婚禮,一進喜堂往往都要在紅色的喜帖上留名,類似的一幕在古代也不陌生。但此刻的五湖山莊,一進門看見的不是自己的簽名,而是他人留在帖上的名號。這些人於修行界都曾留下響亮的名號,但如今都已經不在了,連門派傳承也無。
這分明就是個靈堂。
有人在影壁前扼腕嘆息,有人含淚施禮,大多數人見此情景原先的戾氣都淡了不少,有望壁止息、罷去紛爭之念。也有人見到故交好友的名字,咬牙切齒眼中怨恨之色更盛,卻又不便在這種場合公然發作找誰尋仇。
眾修士種種反應不一而足,因個人的心性機緣以及際遇而異,這一幕,是正一門當代掌門應願按師命特意安排的。
當龍騰與秋水在五湖山莊迎接各方賓客時,應願掌門在齊雲觀迎來了兩位貴客,都已是九旬之人,龍虎山第二十代掌門張湛、九華高僧金喬覺,恭送於結緣草廬中休息。
聽松居等待客之所儘管不小,但也容納不了近五千人,好在這裡是洞天福地,來的也都是修行高人,正一三山懷抱的幽谷中時臨時加蓋了大片的竹棚,還設了齋膳堂,供各位修士駐足與用餐。有不少人就在谷中三三兩兩相聚,幕天席地盤膝而坐,氣氛看似清閒,空氣中卻瀰漫著一種形容不出的凝重。
閒話少述,第二天是夏至日,一年中陽極而陰生之時,正午時分,各派修士都在方正峰上大平臺周圍聚集。
有名望的高人前輩以及各派掌門在兩側迴廊下有座位,身後有弟子侍立,更多的人都站到了迴廊高臺之下。而正中祖師殿前的漢白玉高臺就似會場的主席臺,上面放著兩排座位,前排有三張椅子。
正中坐的是正一門掌門應願,她是本次法會的主人,如今的應願不到三十歲的相貌,身姿挺拔容顏秀美出塵,身穿道裝,髮簪竟是名震天下的雷神劍,正容端坐也有一代宗師風範。她身後有阿斑與金蟾侍立,阿斑捧雪白如玉的盤古葫蘆,金蟾手捧金絲拂塵。
應願的左邊坐的是九華高僧金喬覺,喬覺身後有兩名年輕的僧人侍立,一捧缽一持杖,持杖者正是神犬諦聽所化。
應願的右邊坐的是龍虎山當代天師張湛,張湛身後也有一男一女兩個小道童,一人持八卦盤,一人持硃砂筆。
會場的左邊大多是佛門修士,右邊大多是道家修士,但也有各家各派摻雜其中不一而足,丹霞派當代掌門一行,原悟道掌門的弟子,如今德高望重,率十餘名弟子坐在右邊首位。
會場中當然也有來自崑崙仙境的修士,太道宗當代掌門,左遊仙之子左天長坐在右手第七座,而清虛派掌門尋劍客坐在右手第三,他們都是孤身而來未攜其它門人。
龍空山的段、宋、姚三位妖王都來了,應願破例給這一脈安排了三張座位,這三位妖王也不講究位次,自己把椅子端到左手最後待著了。張、徐、謝三位成仙的妖王見他們未帶小妖隨行,也喬裝打扮站在椅子後面,混在眾人中充場面。
臺上三位“前輩”的後面,還放著一溜十二張椅子,卻“空”著的沒人坐。按照這場法會的講究,廣邀天下修士相聚,那些空著的座位是留給並未到場的仙家高人,以示虛心禮數。
其實後面那些椅子上有人,只是會場中的凡人看不見而已。十二張椅子除了最中間兩個座位以外,其餘十張都座滿了,從左到右依次是——
熊居士、佛國靈山守護神將韋馱天、自在天使者月之蝕、天國大天使羅含、關小妹、梅振衣、清虛真君、青牛金仙、南冥仙翁、長庚星君李太白。前面的金喬覺當然能看見他們,但他就當作沒有看見,也沒有回頭說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