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武俠修真>靈山> 313回、三川北虜亂如麻,休言談笑靜胡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313回、三川北虜亂如麻,休言談笑靜胡沙 (2 / 2)

梅毅身為行兒的尊長住山路表明了態度,櫻寧無奈只得轉身離去,她的眼圈已經紅了,愣愣的不知在想些什麼。

……

梅效未奉永王之詔。永王率軍到達廣陵時。他領軍已北上,但有一人接受了永王李璘的邀請,從廬山上下來。沿長江直追永王大軍。他就是大名鼎鼎地李白。

李白曾在天寶初年奉詔入長安。位居翰林供奉,草制詔書,一度很受恩寵,但時間過了沒兩年。李白就被排擠出京。美其名曰賜金還山,李白的理想是施展定國安邦的宰相之才。並不甘心做一個閒文添錦的散臣。而玄宗用他不過就是用其文采。並不打算用他治國。

李白在長安日子過地越來越苦悶,難免有牢騷之詞,曾寫下“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這樣的詩句。自視為白雪高潔,又譏諷朝中權貴為青蠅互聚。時間一長自然會被小人抓住把柄進讒言,他被玄宗疏遠放還也不算意外,離京時留下了那傳頌千古地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但李白這個人並不是偽作清高。而是骨子裡真正的清高。他一輩子寫過很多詩,交往過很多人。在民間有祈求舉薦之作,比如獻給玉真公主地詩,在朝中也有歌功頌德之作,比如在翰林供奉任上所做的賦文與詔誥,這些可以視作他為實現理想抱負所做的努力和妥協。

公允而論,李白做為文人還是有真正的氣節。藐視權貴也不是虛言,在朝中時。不論是宮中掌權地高力士還是朝中掌權地李林甫。要想從仕途往上爬必須奉承這兩個人。而李白從來沒有,不因為功名心而折節攀附自己厭惡地人,並不假以辭色。同時李白也能與市井民眾真正的結交,並不輕視對方低賤地身份,比如蕪州的紀叟。

李白離開長安之後曾雲遊天下各地。也來過蕪州數次,最近在廬山上隱居修道,永王李璘派使者韋子春三顧茅廬,邀李白相助他平定天下。將李白已經熄滅的雄心壯志再度點燃,欣然下山追隨李璘而去。

在沿江東去的路上。李白還寫了一詩“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他自比南朝謝安,期翼在大帳中運籌帷幄。談笑之間掃平叛軍。在李白眼裡,永王是真正能夠賞識他才華地人。就像三顧茅廬請諸葛出山地劉備,追隨永王可施展平定天下地抱負,長風破浪、直掛雲帆的機會終於等到了。

當時永王已經過了金陵。李白坐船順江追趕。這天中午恰好經過蕪州以北。他在船倉中吟詩,唸到“為君談笑靜胡沙”一句時。船頭突有人問道:“太白先生。好久不見。何事如此逸興橫飛啊?”

李白吃了一驚趕緊站了起來。船在江心怎麼會有陌生人突然說話。而操舟地船伕一點都沒察覺。看來是有修行地高人。他剛剛起身。就見梅毅託著一罈老春黃酒挑簾而入。點頭笑道:“太白先生過境,梅某人特送酒於船上。不請自來。勿怪打擾。”

李白認識梅毅。早年在蕪州行遊時就有結交。他擅長劍術梅毅也擅劍術。還在一起對演過劍法。若論殺氣之威,李白自不能與梅毅相比,但論劍法精妙,梅毅也很讚賞李白。

李白正是得意時,見高人故友突然現身相見還帶著美酒,自然十分高興。請梅毅坐下對飲。

梅毅當然不會無緣無故出現。他是來勸阻李白莫要追隨永王。一開始並未多話,只是邊飲酒邊聊當年之事,等到酒喝的差不多了。梅毅突然問道:“方才聽先生之詩,自比東晉謝安石,難道先生真地自以為有一代名相文治武功之才嗎?”

李白愣了愣。他不好自我吹噓說有。但也不願說沒有。只得反問道:“將軍以為呢?”

梅毅搖了搖頭道:“我不識謝安。但我追隨主公梅孝朗多年,故南魯公文武雙全。為相數朝有大功於國,若論文采劍術。故主公遠不如太白先生,但論治國安邦。相較之下,實非先生所長。”

梅毅這人說話很直接。他沒當過宰相。卻在宰相身邊待過很多年。知道梅孝朗是怎樣一個人,都經歷過什麼事情,有什麼樣地才華和手段,拿梅孝朗做比較。可見李白確實不是這塊材料。為何非要去追求這樣地理想呢?

這番話差點沒把李白給嗆著。他端杯飲酒不言。梅毅又說道:“先皇用先生為翰林供奉,而非先生所欲相位,先生或有不滿以為未足志,但在我看來也無他憾,先生詩文名動天下,正是千古翰林表率,而非宰相之業,……先生是修道之人。應知‘適志’之說。”

這幾句話更有意思。比如在現代社會,一個人學問做得很好,可以專心去做學問,如果貢獻很大,還可以評選為院士之類,受人尊敬享受應有的待遇與地位。但沒必要一定提拔為行政領導,做部長、書記一類地官員,如果專業不對或者本人沒這方面的才能。那就更沒有必要。

李隆基用李林甫為相也許錯了。但封李白為翰林供奉,算是量才而用並無什麼不當。以李白的名望與才華,在那種環境下受到官場排擠。被賜金放還,這從側面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他並不懂為官之道,江湖術還講究“尖”與“裡”並重呢,文治武功不是靠理想或希望就能憑空實現。需要很現實地官場手段去一步步經營。而李白不願也不能。

這番話很逆耳。但以梅毅脾性說地已經足夠委婉了。李白端杯半天沒說話。良久之後才問了一句:“將軍現身舟中。是想勸我莫受永王之邀嗎?”

梅毅點頭道:“永王此請。借太白先生之名望而已,非欲用先生立功業,況且新皇已登基。永王來江南整軍並未請旨恐師出無名,永王之舉如今非但不能平定天下之亂,更有自亂之危,先生何苦追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