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怡敏哼了一聲:“這次我和張小寧徹底翻臉了,他上次讓我偷拿爺爺的赤石脂,前天我去找他還回來。結果他已經配成了五石散,赤石脂是沒法還了,我就拿了這瓶。……我留著這東西沒用,爺爺研究五石散是為了幫助煉功修身,你也是有功夫的人,送給你了。”
梅溪身子往後靠,連連擺手道:“這麼珍貴的奇藥,怎麼能給我,既然是還你爺爺的東西,交給曲教授吧。”
曲怡敏一皺鼻子,佯怒道:“給你就是給你,這一次你幫了我爺爺大忙,他才沒有被人騙了,一瓶五石散算什麼?你要是不收,姐姐可要生氣了。”
這哪裡是生氣,分明是女孩子撒嬌,梅溪心裡有點發苦趕緊點頭:“我收我收,謝謝你了!”伸手把瓷瓶接了過來。
曲怡敏滿意的笑了,還不忘追問一句:“你什麼時候服用了五石散,把藥效和反應告訴我一聲。你上次說的五氣朝元的境界,你自己什麼時候能達到呀?”
梅溪苦笑搖頭:“五氣朝元指的不是功夫有多好,而是一種身體狀態,我也不太清楚。”心中暗道:“修身境界不到,這東西就是****,久服還可能中丹毒,我怎麼把藥效和反應告訴你?”
……
所謂五氣朝元境界前文已有介紹,是醫家的說法,指的是人的身體達到最佳的、最自然的完美狀態。五石散這味藥,是在一個人自身“五氣沖和”之後,接近五氣朝元的境界時,內養調息時服用以助調散五氣。五氣沖和,指的是五臟六腑身體機能修煉的已經十分強健,此時可服用五石散使內在氣機運轉協調,達到完美的狀態。此是這一劑神仙方的真正用處。
梅溪從小不僅練過武,梅太公也教過他內養功夫,這是學習打猴鞭所必須的,他學的內養功夫有站樁和打坐兩套,叫什麼名字梅溪也不清楚,反正就是太公要他這麼做。五氣沖和的狀態梅溪差不多已經達到。理論上講,現在的梅溪可以服用五石散。
五石散,吃還是不吃?這是個問題!在金庸的小說《笑傲江湖》中,嶽不群面對辟邪劍譜上所載武功秘籍時,是否考慮過自宮還是不自宮的問題?也許局外人很難理解那種誘惑。
孫思邈曾經在書中寫到“寧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大猛毒,不可不慎也”,還勸誡“有識者遇此方即須焚之,勿為含生之害。”但是他身邊藥童的後世傳人曲正波,卻保留了這一古方,甚至還復原了五石散,這又是什麼道理?不是曲正波不尊藥王遺訓,而是他了解前人為什麼會這麼說,研究起來反而更加感興趣。
……
幾乎每一所大學都有一個被稱之為“山上”的地方,就像校園中總會有一條路被稱為“情人路”一樣,這個地方要麼在校園中要麼在學校附近,往往是一座綠化比較好植被茂盛的丘陵,面積可能不是很大、高度也可能不是很高,但就算只有那麼一塊坡地,也會被學生們稱為“山上”。
這不是巧合,從傳統風水學的角度,“書院”應依山而建,此山不在高,而在於“靈氣”衝盈。“書院”選址的時候就要注意這個問題,不能一馬平川,自然條件實在滿足不了,也要透過人工的設計,建造出特有的地勢起伏。江湖八大門中的“風門”,就有這方面的研究,也有人說其中的道理和教育心理學有關,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當代中國許多大學當初在選址與建造時,雖然嘴上不公開說風水,但實際上都有意無意在遵循這一條原則。至於今天各地流行的“大學城”等開發專案,還有沒有注意這個講究,那就不好說了。而梅溪當然知道這些。
“山上”往往是大學情侶們談情說愛幽會的好去處,在過去,也是夜晚成雙結對鑽草叢的好地方。至於現在,夜裡的“山上”要清靜多了,因為大學生在外租房越來越普遍,學校周圍的鐘點房也是既安全又方便,於是不再流行野合。
在得到五石散後的第三天深夜,梅溪端坐在“山上”的一片開闊地帶,周圍沒有人,他靜靜的就像夜風中的一道影子。他坐的地方就是這整片校園地勢靈氣匯聚的“地眼”之處,手中拿著一個玻璃杯,杯中所盛的半杯水正在無聲的旋轉,還隱約發出淡淡的五色毫光。
這一杯便是神仙方劑五石散,它的服用方法是用淨露調勻沖服,以靜坐內養調息的方法化解藥力,不僅服藥人自身要達到五氣沖和的狀態,還要藉助地利與天時。所謂地利,梅溪已經選了附近一帶最合適的地方;所謂天時,按藥性應在寅時(凌晨三點至五點)服用,調息至卯時(凌晨五點至七點)化盡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