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傅雲臨摹的筆尖走得非常緩慢,生怕出現一點點錯誤。
他一邊仔細計算著每一個筆畫的比例,一邊繪製標準版。
很快他就計算出,微縮版靈紋的空檔處大小是標準靈符的二十分之一,那麼靈紋的大小自然也就是標準靈符的二十分之一。
這一筆如果在書上是一毫的長度,那麼在紙上就應該畫二十毫的長度。
可是有些地方就算一毫的筆畫,也不是簡單地直線,而是弧線甚至是轉折。
那麼在放大到紙上以後,這種弧線的和轉折的比例也不能出錯。
這就需要比毫更加精細的計算,才能掌握好弧度或者轉折的角度。
只畫了一小半,傅雲就停下筆來。
一直盯著看,眼睛脹得受不了了,必須要停下來休息一下。
萬一有一筆看不準,畫錯了就會前功盡棄。
還好他在練習了洛河功之後目力大漲,不然那麼細小的筆畫變化還真不容易看出來。
不但目力大漲,靈氣的恢復速度也增強了不少,只休息了一會兒眼睛就回到了全盛狀態,提起筆繼續繪製靈紋。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他眼睛再次脹痛的時候,靈紋已經完成了大半。
等到再次恢復了目力之後,傅雲沒有著急繼續往下畫,而是拿起另一張網格紙當做尺子,仔細的測量起了靈紋的尺寸。
一邊測量還一邊做著記錄,生怕有所遺漏。
測量微縮靈紋一處,接著就測量標準版靈紋一處,保證處處都是一比二十沒有差錯。
這種測量記錄有兩個作用,一是確定自己前面沒有畫錯,二是可以準確掌握標準靈符的具體尺寸,下次再畫的時候就會心中有數。
傅雲之所以比大多數外門弟子都混得好,就在於他可以理性的對待事情。
製造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感覺再準,也不如資料準確。如果一直憑著感覺來繪製,再熟練都有出錯的時候。
而嚴格按照資料來畫的話,就不會出錯。
當第一個標準版的火炮靈紋完成的時候,傅雲知道自己已經掌握了方法了。
然而由於熟練度不夠,還不能直接往中品符紙上畫靈紋,先要在白紙上練習一番。剛開始練當然需要用網格紙,參照著網格距離練習。
在用掉了幾十張網格紙之後,傅雲自信滿滿的在白紙上開始畫靈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