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有熊氏現在富足了,供你去學巫完全不是問題。”
摸了摸小夏的腦袋,心中卻想,萬一小夏是位女學霸,而他卻是戰五渣,那場面可就壯觀了。
不過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夜可觀天象知冷暖,日可觀走獸知肥瘦,以他的知識儲備,以及見識加記憶力來說,完全就是行走中的聖賢,所以也就不在妄自菲薄了。
只是身邊兩個女孩,商女執著於圖騰戰士,小夏執著於當巫,都是女強人啊。
講真,他其實可以不用這麼拼命的,若是幫助商女上位,成為九黎的首領,他完全可以過去倒插門,不,現在這時期應該說嫁過去。
而小夏若成真了巫,他的日子也會好過啊,別的不說,去各部落招收幾百個弟子,就能收學費到手軟了。
回過頭,還是繼續研究雜交水稻吧,這是玩笑。因為雜交水稻無法留種,即便成功,也需要每年培育種子,一旦這技術失傳,絕對是毀滅式的打擊。
還有雜交水稻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大概增收四成,現代一些山區,即便是雜交水稻,畝產也可能怒跪,低至五六百斤都正常,基本沒有賺頭,若請人種植收割,加上化肥錢,還不如直接買米來吃。
他穿越那會,個體戶種植水稻的已經很少了,集中科學種植的,畝產超過千斤便很正常,不然承包人很可能會虧本。
想到水稻,他忽然覺得是不是因為種植的方法不對,完全有可能在抽稻穗時,水源不足,造成了大量空殼。
而他之前一直理解為旱種,可萬一這稻穀是水稻呢?這就需要灌溉了。
若按水稻的種植方法,是要先集中培育秧苗,然後在分株進行插秧,這種辦法才是科學的。
他腦海中的記憶,現代的有機大米,畝產可達到五百五十斤,售價五十元每斤,老值錢了。當然這個產量也不是個體戶能種出來的。
蘇陽的要求不高,每畝能產兩百斤稻穀,出米率超過五成就可以,也就是畝產一百斤米,便可以養活一個成年族人或是兩個,甚至多個孩童。
這樣一來,明年種植超過兩千畝,便可解決吃食問題了,吃飽了才有力氣去發展。
若要灌溉農田,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修渠道,最省力的方法是高處往低處排水,渠道的閘門一開啟,水嘩啦嘩啦的就能流進農田裡,那畫面太美,可以想象。
奈何他雖然穿越前熟知水稻之父的故事,也去參觀過李冰父子的水利工程,但想要山寨,還需要經過多次摸索,也未必成功。
好在不光能種植稻穀,丘陵那地方也特別適合放牧,感覺日子有奔頭啊,啷哩咯啷!
大隊伍行進的速度比較慢,因為每人都帶著很多物資,僅是抗著的稻草,就是自身的數倍大小。雖說今年稻穀產量低,但這稻草卻絲毫不減,真正的好東西。
稻草的特性可以防水,但是遇火又能一點就著,完美!
一直到二十一世紀,還有很多人用稻草鋪在床底,用來代替棉絮不足,甚至把稻草切斷之後,填充進布里面作為枕頭。那滋味其實很不好,因為稻草有股味道,不習慣的,聞著睡不著。
面板接觸到稻草也容易發癢,但經常接觸,就會產生抗體了,環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