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剛才說的意思是海南不能去?”蘇劍問道。
秦凡知道他想問什麼,只是不好直接回答:“我又不知道你去幹什麼?那只是隨口一說。”
蘇劍猶豫了半天,終於把他朋友和他商量的事倒了出來,“你說這時候去是不是晚了點?”
秦凡端起酒杯跟他碰了下,說道:“如果你有路子能拿到批文,還是可以操作一把,但是千萬不能出錢。就是你朋友有錢,也不要去買這些批文和圖紙。”
前世的秦凡喜歡瀏覽各位大佬的發家史,其中就有潘跑跑在海南賺得第一桶金的事例。
從88年海南建省,潘跑跑就“偷渡”到深城然後留到海南,前期並沒有什麼“亮點”。直到91年萬通六君子聚齊,在海口成立了“海南農業高技術聯合開發投資總公司”,掛著農業公司的招牌,向房地產進軍。
借了500萬元,用這些錢向銀行貸款1300萬元,然後透過炒聯體別墅賺了好幾倍。
當時據他自己回憶說:一開始都不敢相信,不敢籤。在1樓簽了房產買賣合同,到6樓加價就賣了。現在想想都害怕!
海南的房價也一路飆升。1991年,海南省房地產平均價格為1400元/平方米,僅僅一年,每平方米的價格就猛增至5000元。而當時全國商品房均價只有995元/平,北上廣深的商品房均價直到1998年都還在5000元以內。
只有六百餘萬人的小島,出現了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他們大多不是正經的開發商,而專注於炒地皮、炒樓。
而當時的拿地十分隨意。跟當地政府大致協商好要哪塊地,交些定金,政府簽了協議,畫個“紅線圖”或“藍線圖”就行。只要拿到圖,就能去找下一個買家。一塊地倒手五六家,每個中間商都能都能賺到錢。
為了買下更多的“圖紙”,或者使“圖紙”收益成為現金,所有人都在大量貸款。以四大商業銀行為首,銀行資金、國企、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資本透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湧入海南,總數不下千億。
幾乎所有的開發商都成了銀行的債務人。而最後的風險,被壓在了銀行身上。
嗯,還有潘跑跑“五斤桔子”的傳說:據說他用五斤桔子,從規劃局的工作人員那裡換來一些專案材料,得知海口市的人均報建面積達到50多平方米。而當時北京,人均報建面積才不過7平方米。
就因為這,他跑了他人生中的第一跑。
92年整個大陸來錢快的熱錢,一在上海,二在海南,而風險奇高的也在這兩個地方,當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朵落在最後一人時,那等待他的命運非死即亡。
而這兩朵“花”就是上海的認購證和海南的房產!
93年6月《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意見》一出,海南島只留下了“一地雞毛”。
知道這些情況而又不能明說的秦凡,左想右思,該用什麼話來勸勸蘇劍。
沒想好的秦凡只能在杯盞之間含含糊糊地和蘇劍說了個大概。
醉醺醺的蘇劍,剛推開門,被一屋子的人嚇了一跳。
“你怎麼這時候才回來?”
“你跟誰喝的酒?是不是秦凡那小子?”
“哥,你沒為難秦凡吧?”
“你問他怎麼說?”
七嘴八舌的話聲,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