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制乃大將,兵馬好幾千,卻被知縣罵的不敢齜牙,你道為何?自是朝廷輕薄已久,管教那些武夫難做,臨了打仗,誰能拼命……”
崔秀寧看的嗤嗤直笑,此人倒是知道些道理,寫的文章也算言之有物。但是,此人應該只是粗通文字罷了,經史子集肯定沒讀過。
崔秀寧實事求是,還是打了個丙。
可是,等到看見此人的經史子集常識題,崔秀寧更是笑得伏案。
第一道題其實就是送分,是:以言取人失之宰我,宰我者何人?
這道題,凡是淺讀經史的,都知道宰我是孔子弟子。出這道題的目的,當然是告誡考生不要輕易以言取人。
這考生的答案是:殺我的人,敵人也。
你說,崔秀寧看了怎麼能不樂?
第二道題也是送分:韋編三絕,何意也?
該考生的答案又很奇葩:葦條編筐,籃,簍,甚是耐用,三絕也。
第三題: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該考生答:以利報德。
第四題:桓公何以為伯?
該考生答:老公年長,自然為伯。
崔秀寧看到“老公”兩字,捂著肚子笑得上氣不接下氣。
媽蛋,這人是來搞笑的麼?這樣的人,怎麼當公務員?
常識題三十分,此人竟然一題都沒答對,而且盡是令人噴飯的答案,真真笑死個人。這樣的人能敢來考試,真的很有勇氣。
但等到崔秀寧看到此人的六藝成績時,就笑不出了。
算術竟然都對!
雖然算術題不難,只是小學六年級的題,但是此人能全對,那也不簡單了。
再看其他兩藝,他選的是騎和射,竟然被主考的軍官判為乙等。
另外,《唐國簡律》全對,農事考題也全對。
最後的時政策論,題目是:我唐之弊。
該生的文章沒有廢話,直接寫道:“大唐第一弊,兵多,吃皇糧人多,勞力不足,百姓雖有餘糧供應,但要歉收荒年,必定缺糧。”
“大唐第二弊,百姓日見安樂,戰心不足,只顧眼前,反攻中原之心不急。。”
“大唐第三弊,移民男多女少,光棍漸多,於國不利。”
他最後也給出瞭解決之法:“動水師,抓夷奴,充勞力;借蒙韃之威,借蒙韃之毒,敲打百姓,不敢忘戰;新兵兩年內不可娶妻,一來讓其無家室拖累,二來讓百姓有女可娶。”
雖然文章毫無文采可言,但就其策略內容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崔秀寧看看此人的名字,叫雍成,乃是最早一批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