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大樓框架封頂後,就儘快申請到房屋預售資格。
拿到這個預售資格,就可以對外賣期房。
只要期房能賣得出去,就能拿業主交付的房款,回籠資金,以及繼續後面的工程建設。
所以,對房地產公司來說,最大的支出,是拿地皮的那筆資金。
只要一塊位置好的地皮拿到手中,後面需要自己掏錢的地方就很少了。
要不是這樣的操作方式,西門地產雖然是上市公司,資金雄厚,但想接連不斷地在全省範圍內拿地、開啟新專案,那也是不可能的。
至於……西門地產接連拿地開發的那些各個城市的書香門第小區的房子,期房能否賣得出去?好不好賣?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國內的教育資源分佈狀況,向來都是集中資源打造少數好學校。
在這種大環境下。
縣城的學校教學質量必然強過鄉鎮學校;市裡的學校教育質量也普遍強過縣城的;省城的教育質量,那就更不用說了。
而國人重視子女教育的基因,早就刻在骨子裡。
古有孟母三遷,是為了兒子學習。
如今這個時代,也多得是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心甘情願掏出大半輩子的積蓄,只為買一套學區房。
這不是個別人的想法,而是全國普遍的現象。
做父母的,總是想著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而孩子的起跑線在哪兒?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進入的學校好壞,就是起跑線。
別的不說,鄉鎮中學英語老師那濃濃的鄉土口音的英語發音,教學生的效果,能比得上市裡、省裡那些好學校好老師的教學效果?
你信嗎?
西門地產在省內一個個城市開建的新專案很雞賊!
拿的地皮都是在當地最好的學校附近。
開建的都是被命名為“書香門第”的學區房。
至於,西門地產有那麼好的運氣、能在省內每一個城市都拿到最好學校附近的地皮嗎?
這裡要說的是——這不是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