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娘生病看大夫的錢由白榆墊付,張二牛想賺錢選擇出去打工可以理解。
只不過,張二牛出去打工先不提能否賺錢,只張大娘無人照顧這一點就只得放棄。
楊宴西勸張二牛好好考慮,“父母在不遠游就近出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活做,腳踏實地你們一家遲早會苦盡甘來。”
張二牛懵懂點頭,其實他自己也沒想好去留。
或許他心底還是故土難離不願意遠走,只不過為了賺錢,只能做出割捨。
回去後,楊宴西想了想還是將張二牛找活的事情告知了白榆。
張大娘的情況兩人也知道,張二牛瞻前忘顧後,離得遠了,沒人照顧張大娘本末倒置。
白榆想到工匠那裡單子挺多,應該會招人,而且手藝這種東西學到手,別人是搶不走的,不能大富大貴也能吃穿不愁。
如果張二牛跟著工匠兩全其美,既學了手藝也不用離家遠沒辦法照顧高堂。
次日,白榆和楊宴西正在藥膳館忙碌。
這時候,張二牛提著糕餅來道謝。
“不用如此麻煩,我們只是舉手之勞而已。”白榆心念一動想起之前一閃而過的想法,如果張二牛和工匠學手藝,就不用執著於出去打工,張大娘也能得到照顧。
“你如果還沒想好出去的事情,不如去拜師學門正經手藝,我覺得工匠那就不錯,我推薦你去試試怎麼樣?”白榆把心中想法緩緩說出。
楊宴西也點頭附和,“好歹有個靠譜去處,邊學手藝邊賺錢”
張二牛聞之一愣,明白夫妻倆是為了他好,隨即用力點頭。
但凡有機會,他也不想跑去人生地不熟遠離家鄉又照顧不到家人的地方去。
既然不是一廂情願,張二牛同意拜在工匠那裡學手藝,白榆也不介意拉他一把,指點幾句。
雖然不是正經拜師,但是手藝人也有自己的規矩和傳統,該拿出的東西一樣都不能少。
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心意,只要是拿出誠意做什麼就都有一半把握。
“不能空手去顯得沒誠意,不正式。你去山上打幾隻山雞,不管工匠收與不收都是你一番心意,你先去,等我忙完了和你一塊去找工匠。”白榆說著陷入忙碌。
話已至此,接下來就看張二牛的,收不收是工匠的事情,只要張二牛表現好,拿出誠意,誠心打動工匠。
她在旁說一些好話,工匠再不濟也不能直接攆人。只要能平心靜氣的有商有量沒什麼拿不下的。
加上工匠自己也繁忙,自顧不暇未必不願意收徒來緩解勞累。
白榆一席話有理有據,張二牛見她忙也不好耽誤她時間,高興的扭頭,一副恨不得能打光山雞的架勢,看來對白榆的推薦很滿意。
很快後半晌,白榆擦擦額頭細密的汗珠,長呼一口氣。
手上的工作,終於忙完了。
張二牛回來時氣喘吁吁,兩隻手,一左一右提著兩隻撲騰的山雞,肩頭落著一根羽毛,滿頭滿臉大汗的樣子似乎剛結束一場惡戰。
白榆看到了誠意十足的張二牛,每一個手藝人說是招工實際上誰不想要一個天分高又憨厚,努力的好徒弟。
不管怎麼說,他們能做的都已經做到了,至少在誠意這件事上做了十足十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