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遺詔最後成了呂家的催命符,因為它公開搶奪了相權!這觸碰了所有軍功階層的底線!”
“另外,呂家此時不僅把持了軍權,還搶奪了相權,更可恨的是連下一任的皇后也變成了呂家的人。”
“相當於呂家要霸佔整個天下了,這勢必會引起更多的人仇視。”
“這才是呂雉死前再三囑咐呂產和呂祿“千萬要保護好軍權和皇宮”的根本邏輯。”
“呂雉這女人確實有大智慧,在臨去世之前,把所有事情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為什麼要走這麼一著險棋,主要是她沒有時間去按部就班了,同時也沒有人能接過她的指揮棒,繼續穩打穩紮。”
“作為呂家人,呂雉更是知道她那些孃家人靠不住,而功臣這群人也都是牆頭草,這步棋呂雉走的對。”
“所以,她只能想盡辦法把所有風險都儘可能地堵死。”
“只是,世間很多時候都是人算不如天算的,想得越周到,往往不一定會得到一個好結果。”
“誰能想到這呂家人不把兵權分開全讓呂祿一手掌控呢?”
“又怎麼能小看這權利的野心和渴望呢?”
“呂祿掌管著呂氏家族所有的兵權,呂祿的好朋友是鸝寄。”
“鸝寄和他的父親伯父等人都是劉邦的手下,掌握著劉邦部分的軍權,是劉邦很看重的一支力量。”
“這時候,代王劉恆的手下週勃綁架了鸝寄的父親,要挾鸝寄去勸說呂祿放棄軍權。”
“並要酈寄投靠自己,鸝寄自然只能夠遵從,因為朋友和父親之間,自然只能選擇自己的父親,自古忠義兩難全。”
“呂祿也是個沒腦子的,也就聽信朋友的話,直接把軍權交給了鸝寄,交出兵權之後被周勃所殺,呂祿被殺也就意味著呂氏家族失去了一個重要依靠,也就等於失去了雙腳。”
“所以呂氏家族很快就被代王一族給殺害。”
“在代王進宮之前周勃就將小皇帝給接出了宮,並且派人殺害了小皇帝。”
“代王劉恆就從此替代了劉邦嫡子做了皇帝。”
“而權勢滔天的呂氏家族也就在此之前被斬草除根了,雖然呂氏家族勢力牽扯得很廣,但是代王還是把和呂氏家族有關的人都給殺了。”
“呂祿也是死的太冤枉了,呂氏家族也不應該將兵權都放在了呂祿一個人身上,縱使呂祿有天縱之才,也不能對抗代王設下的天羅地網。”
“也是因為呂氏家族太過獨攬大權,把天下諸侯打壓的喘不過來氣兒,物極必反的道理呂后不懂,也就導致其死亡。”
“呂雉活著的時候那麼對劉家,呂家沒了兵權後,太多人對呂家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