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25年到1932年,溥儀在天津生活了七年,這七年是他在各派遺老、各種主意之間搖擺的七年,也是他積極活動、尋求機會的七年。”
“九一八事變大家應該都互相看過投影了,這個事件之後,溥儀於同年十一月在日本駐屯軍司令官土肥原賢二的幫助下從天津潛赴旅順,不久到奉天。”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儀在東北地區建立滿洲國,建年號為“大同”。”
“ 1934年改國號為偽“滿洲帝國”,改稱“皇帝”,改元“康德”。”
“3月1日登基,還兼任偽“滿洲帝國”陸海空軍大元帥、“滿洲帝國”協和會名譽總裁。”
“第三次,他被日軍扶持上皇位,或許是出於一份責任感,他答應了日本的請求,再次回到了紫禁城。”
“但他知道自己只是一個身不由己的陪襯,無法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
“雖明白自己是與虎謀皮,但他依然心甘情願,只為了那虛無的幻想。”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並進攻滿洲國,滿洲國政權覆滅。”
“8月15日,日本投降,溥儀頒佈《退位詔書》。”
“被蘇軍俘虜,在蘇聯被監禁五年。”
“1950年8月1日,溥儀與其他滿洲國263名“戰犯”在綏芬河由蘇聯政府移交給種花國政府,送撫順戰犯管理所受到約十年的思想再教育與勞動改造。”
“之後獲得特赦,得到政府關照。”
“一代封建王朝就此落幕,世間再沒有皇帝。”
“溥儀的一生可以說是一部悲壯的戲劇。”
“或許他沒有成為真正的皇帝,但他在無盡的荒漠中,找到了內心的歸宿。”
“他守護著心中那份執念,把那份熾熱的愛傳承到了千秋萬代。”
“作為一個君王,尊嚴對於溥儀來說是至高無上的。”
“然而,他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恥辱——公開審判。”
“被質詢、嘲笑、指責,對於他來說是一種無法忍受的恥辱。”
“雖有人說溥儀出賣了國家,但看看他的一生,他何曾能自主決定過什麼?”
扶蘇:三歲還什麼都不懂,宣統皇帝經歷的命運,試問我自己能做到這些嗎,我也不清楚。
秦始皇:雖然我們成為了歷史,可後世的發展我覺得這樣也不錯,但大清的落後,一次次的失敗,大清你們該找找原因了。
劉徹:呵!張姑娘都說得這麼清楚了,大清好好改,別讓我們瞧不起!
衛子夫:被迫,責任,忍辱,宣統帝你很好。
愛新覺羅溥儀:你們看看後世,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們的王朝結束又有什麼不好呢?
劉邦:哈哈!值!我劉邦也是流傳千古之人!
“話說回來,我最後就特別講講我們的慈禧太后。”
“慈安太后鈕鈷祿氏的死去,慈禧太后獲得了真正無上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