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商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給舊貴族集團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的利益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因此,他們紛紛反對新政,試圖阻止商鞅的改革。”
“但是由於新政已經開始見效,已經有了支持者和擁護者,反對派無法抵擋新政的勢頭。”
“在新政的推動下,秦國的耕戰體系逐漸完善,為後來的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變法後,原本只享受福利的貴族被迫去種田和勞動,不能再靠繼承父親的爵位和利益生活了。”
“爵位的獲得,現在需要他們的兒子上戰場,取得軍功。”
“除了這些改變外,變法還帶來了一系列變化,最終導致舊貴族的生活變得不舒適。”
“他們希望秦國強大是因為這樣能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好處。”
“但是如果要犧牲他們的利益來使秦國強大,他們就會反對。”
“然而,商鞅克服了這個阻力,因為有更強大的支援力量秦國百姓。”
“商鞅的變法使秦國百姓逐漸意識到,這些改革對他們有好處。”
“他們不再需要為貴族供養付出大量的勞動成果,他們的努力也可以讓他們成為貴族。”
“因此,當改革真正推行時,秦國百姓開始支援變法,而貴族成為了少數派。”
“可是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了,他的兒子嬴駟即位成為秦惠文王。”
“秦孝公在世時,既是商鞅最好的保護者,也是整個秦國變法的裁判。”
“儘管從根本上來說,秦孝公是變法的真正推動者,但表面上看,他更像是裁判的角色,而商鞅則是真正推動變法的人。”
“因此,到了這個時候,商鞅面臨巨大的危險,幾乎所有秦國高層都開始反對他。”
“舊貴族們認為商鞅主持的變法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因此非常仇視他。”
“一些極端分子甚至認為,只要商鞅死了,變法就會消失,他們就能回到以往那種不勞而獲的生活階段。”
“對於新上位的秦惠文王來說,商鞅同樣也是他最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