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沒有長公主這個太子之位也會是漢武帝的,前幾位皇子確實不懂權證,就算當時的太子劉榮也是一樣的,只不過有了長公主的加持,更容易而已。
李世民:兒子多不如一位聰慧的,漢景帝的兒子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不懂權術,不知收斂的,他們能夠輕而易舉地為自己挖一個大坑,然後跳下去,劉榮就是其中一個,也不止是因為他的母親,他自己也是當上太子後,不知收斂了。
康熙:我兒子可都是挺強,你看結局都成什麼樣了。
朱元璋:那至少比司馬懿,楊堅他們強吧!
“照理來說,一個長公主,就算是權勢再大,也不可能直接左右皇帝,廢立太子。”
“而且,漢景帝也不傻,自然看得出長公主的心思,不過,時間長了以後,漢景帝還是會難免心存芥蒂,對慄姬母子的看法也越來越多。”
“偏偏就在這個時候,那位嚴重缺乏政治頭腦的慄姬,卻再次給劉徹送上了一個神助攻。”
“公元前151年,漢景帝忽然得了一場急病,臥床不起。”
“病重的漢景帝,把慄姬叫到了自己的身邊,頗有些託孤的意思。”
“漢景帝提出,希望自己死後,慄姬可以照顧一下自己的其他孩子,不要發生當年呂后那樣的事情。”
“如果慄姬稍微有點政治頭腦,此時自然要一口答應下來。”
“就算真的有殺心,肯定也要等到漢景帝真的駕崩之後,再顯露出來。”
“然而,頭腦簡單的慄姬,卻當場發作,直接表示,自己不會答應,而且還對漢景帝出言不遜。”
“大概當時的慄姬,覺得自己已經是勝券在握,不久之後就能做太后了。”
“而慄姬如此表現過之後,漢景帝心裡對慄姬最後的一絲情誼,也徹底煙消雲散了。”
“當時的慄姬,估計只等著漢景帝駕崩,自己兒子好順利即位做太子了。”
“然而,天不遂人願,在這之後不久,漢景帝偏偏康復了!”
“漢景帝康復之後,對慄姬自然更加疏遠。”
“但礙於劉榮的太子身份,也不好多做什麼,只是對這對母子更加疏遠了一些。”
“不過,聰明的王美人,卻看出了漢景帝的心思,瞬間抓住了這個機會。”
“在王美人的推動下,接下來,很多大臣開始上奏,請求廢掉那位一直沒生孩子的薄皇后。”
“漢景帝早就對這位薄皇后沒了興趣,如今他的那個奶奶又已經去世多年,薄家也已經衰敗,漢景帝也不需要再顧忌什麼,直接就廢了這位可憐的薄皇后。”
“再之後,王美人又鼓動大臣們上奏,請求立慄姬為皇后。”
“這下子,就算是漢景帝再怎麼遲鈍,也會產生很多新的聯想了。”
“在漢景帝的眼裡,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慄姬在背後推動的。”
“正是慄姬鼓動大臣們上奏,讓她廢掉了薄皇后,然而自己想要做皇后。”
“如果此時漢景帝還寵愛慄姬,那漢景帝絕對會順水推舟,樂於促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