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個制度有問題,那就是司馬炎只規定能有多少田而不是給你多少,怎麼有田司馬炎和西晉政府不管。”
“佔田制還有很關鍵的一條,一品官有權佔田五十頃,以下每品遞減五頃,至九品佔田十頃。貴族官僚還可以蔭親屬,多者九族,少者三族。”
李世民:西晉初年人少地多,這個制度的矛盾不明顯,人多後,肯定會有影響。
劉徹:這制度這不是更助長了門閥士族的擴大!
秦始皇:這些士族可以利用這個制度佔據更多土地,乃至開始掌握經濟特權,時間久了,對朝廷覺得是一個大的打擊。
朱元璋:這才到哪,不止土地制度,這司馬炎在位期間還大封諸侯呢!這東漢怎麼被分裂的不清楚?還給諸侯這麼多權利?
秦始皇:不對啊!司馬家自己也是門閥出身,司馬炎不知道這點?
“因為當時的西晉沿用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但司馬懿掌權後,又設定了州中正,並延續到了西晉。”
“表面上看似乎是國家政權進一步把選舉中的品第人物權收歸朝廷,有利於打擊地方士族。”
“但也便利了掌權的世家豪門士族擴充套件其勢力,他們控制地方乃至朝廷的選官制度,這也使得門閥士族開始強大,這就反過來威脅了皇帝的權威。”
“司馬家自己也是門閥出身,司馬炎能不知道這點嗎?他登基的時候,因為這人才選拔制度,這些世家都可以威脅朝廷了,他登基後,地位不穩,還得靠這些世家的幫助,只能把諸侯升上去,與這些世家抗衡,這也就註定了再次的大亂。”
“祖輩父輩打下的堅實基礎讓司馬炎最終摘取了勝利的果實,但他沒有魄力去改變其中的問題,所以西晉也變成了大一統王朝中最特殊的一個。”
“但司馬炎也是一個有能力的人,起碼他在世時這些問題都沒爆發,只不過是他去世後,一切都變得不可控制,而且晚年的司馬炎十分昏庸。”
“這就要講到司馬炎另一個令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在位後期。”
“堂堂的皇帝居然帶頭開始荒淫奢縱,底下的人見了也開始有樣學樣,以致小人當權,奢侈浪費,風氣日漸敗壞。”
“公卿貴遊也跟著競富爭豪,比如這位大臣家裡每天吃飯用一萬錢,那另一位大臣家裡一定要吃四方畛異,一天膳費到達二萬錢,一定要比某人好。”
“司馬炎的舅舅王愷,就曾與當時首富石崇比賽炫耀財富,爭誇豪麗。可以說到了司馬炎末期整個西晉處於一種極度的病態之中。”
李世民:那時候這些世家是真的富有。
劉邦:我挺想知道是怎麼爭豪的。
石崇與王愷競相爭豪。王愷家中洗鍋子用飯和飴糖水,石崇就命令自家廚房用蠟燭當柴燒。”
“王愷為了炫耀,又在他家門前的大路兩旁,夾道四十里,用紫絲編成屏障,石崇就用更貴重的綵緞鋪設了五十里屏障。”
“晉武帝當時怕自家人輸了,就把宮裡收藏的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賜給王愷,石崇看了便用鐵如意把珊瑚樹打碎,王愷氣極,石崇說:“不足多恨,今還卿。”於是命人悉數取出自己的珊瑚樹,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每株都大於王愷的珊瑚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