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出生在一個平凡的王府,原本註定過上閒散的生活。命運卻把他推上了皇位。”
“崇禎皇帝上任後,確實勤勉努力,在位期間,不惜通宵批閱奏摺,帶頭節儉,這確實挺勤奮,可是他的執著和努力,似乎都化作了一場悲劇。”
“因為崇禎帝朱由檢當年憑一己之力除掉魏忠賢一事,加上大臣們吹噓皇帝厲害,顯然讓他對於自己的政治才能產生了過高的估計,他在此後十餘年的統治中事事獨斷、事事親為,過度相信自己的能力,於是他的自信慢慢地變成了自負,變成了剛愎自用並進而一意孤行,一旦敗之,就文過飾非,拉過大臣當替罪羊,僥倖成之,則愈發自負,越陷越深。”
“有一位大臣陳新甲就是最好的例子。”
“征戰期間,松錦失守,之後崇禎帝便想和清軍議和,以便專心對付起義軍,兵部尚書陳新甲在私下裡偷偷與皇帝籌劃議和的事情。”
“有一天崇禎帝派親信又送一道親筆詔書給陳新甲,催他儘快設法議和,陳新甲不在家那人便將密詔留在了書案上,陳家的書童誤以為是普通的“塘報”,就拿出去交給各部門傳抄,於是皇帝暗中主持和議的事就公開了出來,群臣譁然立刻上奏章反對。”
“崇禎帝無法抵賴,惱怒之餘下旨:“陳新甲著即斬決”理由是流寇破城,害死皇帝的親藩兵部尚書應負全責。”
“在崇禎帝手下蒙冤而死的大臣肯定不是隻有陳新甲一個人。”
“而且往往是幹正事的被殺,不幹正事的下場還好一點,往往功勞越大死得越慘。”
“前期朝代不清楚,後期朝代,就連百姓也應該知道,名將袁崇煥可以說是明朝後期最有能力、最忠君愛國的大臣,而他的結局也是最悽慘的。”
“冤殺袁崇煥是崇禎帝犯下的最嚴重、最不可饒恕的錯誤。”
“起初袁崇煥是得到崇禎帝信任最多的人,崇禎帝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並將整個後金防務都交給了他,當然袁崇煥也沒有辜負皇帝的期望打了很多漂亮仗,致使明朝的勁敵努爾哈赤在寧錦兵敗後連傷帶病鬱郁而死。”
“公元1629年十月,幾十萬後金軍繞道直撲明朝都城BJ,鎮守遼西的袁崇煥得到情報後立即率領明軍趕到BJ與敵展開激戰。”
“此時魏忠賢的餘黨散佈謠言,說後金兵繞道進京完全是袁崇煥引進來的。”
“後金軍主帥皇太極也利用在BJ城下俘虜的兩個太監來陷害袁崇煥,他在軍營中廣泛散佈與袁督師有約在先的謠言,並故意讓那兩個太監聽到,然後放了他們,這兩個太監逃回宮中之後就把在軍營中聽到的秘密訊息說給了崇禎帝聽。”
“昏庸的崇禎帝竟然深信不疑,於是馬上下令讓人逮捕了袁崇煥,兩個月後,後金軍隊撤走,袁崇煥被崇禎帝下令凌遲處死,從而自毀長城導致明朝敗局一發而不可收。”
“崇禎帝喜怒無常,動則諉過與人的性格更使將領尚書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崇禎帝暴君的一面在此也顯露無遺,凌遲處死一代名將袁崇煥的事情就已經足夠把他釘在暴君的恥辱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