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21章放棄西域 (2 / 2)

“所以劉秀一聽,也覺得好有道理,便出爾反爾,下令收回賢的印信、綬帶,沙車使者不肯,裴遵派人強行奪回。”

“這種出爾反爾的做法,簡單粗暴,嚴重影響了莎車以及西域諸國對東漢王朝的態度。”

“莎車王賢因此對東漢朝廷心生怨恨,可是他仍然假冒漢朝西域都護的名義,向西域各國頒發照會,各國全都表示服從。”

“後來,莎車王賢變得越來越驕橫。”

“公元45年,車師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個國家偷偷地各派王子入侍漢廷,進獻寶物。”

“他們哭著給東漢政府說,莎車王賢經常派很重的賦稅,誰不按時繳納,他就派兵攻打誰,所以懇求漢朝另派一個西域都護。”

“當時,匈奴頻頻騷擾上谷、中山一帶,烏桓、鮮卑則在東北侵擾邊境,西部羌人也在蠢蠢欲動,顯然不是入主西域的最佳時機。”

“於是,劉秀再次拒絕了西域諸國的請求,而且還把各國送來的人質都送回去了。”

“公元47年,莎車王賢攻破鄯善國、殺死龜茲王。”

“鄯善王安迫不得已,再次上書劉秀:“請允許我再次派世子入朝,請求皇上派遣西域都護,如果皇上不答應,我們只好投降匈奴了。”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劉秀還是沒答應,他回覆說,實在是愛莫能助。”

“於是,鄯善、車師等國再次依附於匈奴,隨後龜茲、焉耆、姑墨、尉犁等也步其後塵,紛紛歸附匈奴,這樣西域大半落入匈奴之手。”

“雖然,劉秀放棄西域在當時有一定道理,但客觀來看,劉秀還是太保守,因為漢朝完全可以不用出兵,只需要安排一合適的西域大都護人選,整合西域諸國的力量,一是可以牽制匈奴,二是為以後收復西域打下基礎。”

“所以說,劉秀放棄了把西域納入中原王朝的最好機會,非常可惜。”

“要說當時的情況,劉秀剛建立王朝,內亂迭起確實不適合出兵,而且當時東漢糧草並不富裕,當時東漢內部還有有不少叛亂,諸如南郡蠻人叛亂,武陵蠻人叛亂以及東境外貊人侵擾邊境。”

“雖然對於東漢都不能構成實質性的威脅,但是此刻如果再長途跋涉出兵攻打匈奴,那就不能保證東漢的穩定,從大局出發,劉秀決定不出兵攻打匈奴,也確實不適合攻打匈奴。”

“那為什麼說這是一過呢?”

“因為當時匈奴境內出現了瘟疫,加之天災,許多匈奴人流離失所,整個匈奴民不聊生,戰鬥力急劇下降。”

“要知道,匈奴早前可一直都是漢朝的心腹大患,在西漢時期,劉徹多次出兵痛打匈奴才短暫穩定一陣子。”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