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他進城時跟人搶道,仗勢呵斥了宮裡的官員和城門守衛官,被司隸校尉鮑永彈劾。”
“鮑永手下還有一個叫鮑恢的,跟他一樣不畏強權劉秀常說,皇親國戚們收斂一點,避開兩個姓鮑的。”
“後來,劉良病重,劉秀去探望叔父,問他有什麼心願。”
“劉良說他跟懷縣人李子春感情很深,李犯了罪,縣令趙熹要殺他,想給他討個活命。”
“劉秀表示,地方官員按律令執法不能徇私,換一件別的事吧,劉良沒再說什麼,在他死後,劉秀追思叔父,終於還是赦免了李子春。”
“姐姐劉黃也給劉秀惹下了不少麻煩。”
“她的家奴光天化日仗勢殺人,躲藏在她家,令官吏無法抓捕。”
“後來劉黃出門時,那個家奴在車上陪坐,洛陽縣令董宣攔住了馬車,大聲數落公主過錯,然後喝令家奴下車,當場誅殺。”
“劉黃跑到宮裡哭訴,劉秀大怒,傳喚董宣,要把他亂棍打死,結果卻被董宣的一番話說動,只是要他向劉黃磕頭謝罪。”
“董宣不肯磕,就讓人強按他的脖子。”
“董宣兩手撐地,最終也沒低頭。”
“劉黃就怪弟弟,你是平民的時候,藏匿犯死罪的亡命徒,官吏不敢上門,現在你當了皇帝,一個縣令都收拾不了?”
“劉秀笑著說,就是因為皇帝不能像平民那樣,於是赦免董宣,說:硬脖子縣令出去吧!””
“還有一件跟劉黃有關的事,也透露出劉秀的性情。”
“當時劉黃丈夫剛死,劉秀和她議論朝臣,暗暗瞭解她再嫁的意向。”
“劉黃對大司馬宋弘很有好感,劉秀答應她會想想辦法。不久,他召見宋弘,讓劉黃呆在屏風後面。”
“劉秀跟宋弘說,“民間有一句俗話,地位尊貴就要換批朋友,財富增長就要改娶妻子,這是人之常情?”
宋弘回答,“我聽到的說法是,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劉秀轉頭跟屏風後的姐姐說,“這事辦不成了。”
“劉秀的寬宏大度,在他跟一些隱逸之士的交往中也有展現。”
“太原郡的周黨在當地頗有名望,被徵召到洛陽,進見時他只是俯下身體,並沒有叩頭,也不肯做官。”
“博士範升彈劾他,劉秀卻下詔書說,“自古以來明王聖主都有不肯為之效力的人,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周黨不接受我的俸祿,也不過是人各有志。””
“於是賞賜給周黨四十匹綢子,送他回老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