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以周武帝的雄才大略怎麼會想不到今天的局面,所以宇文家族有很多王爺在各地帶兵。”
“第二,宇文泰的侄子相州總管尉遲迥手握重兵在舊齊地虎視眈眈,並且齊地剛剛征服,變數很大。”
“第三,關中的後花園蜀地也不安分,也傳來叛亂的訊息。”
“楊堅非常有才,他藉著嫁公主的機會,把宇文家族帶兵的王爺先誆回了京城,然後控制住。”
但沒想到宇文泰的侄子尉遲迥很快造反。”
“身為相州總管尉遲迥自以為是北周的重臣宿將,他才是應該輔政的人物,看到楊堅竟然偷襲了大權,心裡非常不服。”
“於是舉兵東夏,更沒想到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相繼起兵響應,果然如他所料的也造反了,對楊堅來說局勢非常艱難。”
“烽煙四起,要是一般人早就慌亂了,楊堅沒有,楊堅不僅自己有軍事能力,並且楊堅還會用人。”
“並且用人的能力遠超他的軍事才能,而這次平定尉遲迥的叛亂,就是楊堅用了一個人,高穎。”
“這時候的高穎還不是名震天下的大隋名相,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
“但楊堅就看到了高穎的才華,把高穎派到韋孝寬軍隊裡做監軍。”
“韋孝寬是一代名將,但在平定尉遲迥之戰中,高穎無疑是據頭功,展現出來了傑出的軍事天賦。”
“包括後來的平定陳朝的不世名將韓擒虎,賀若弼,都是楊堅一手發掘的。”
“要說楊堅命好,他的前面出了一個雄才大略的周武帝,給北周培養了大量的人才,現在這些人才全成了楊堅的助力。”
“所以楊堅雖然命好,完全繼承了北周的衣缽,但統一天下還是一件很難的事,是以楊堅的命好和雄才大略,耗了九年時間才完成的統一,如果算上繼承他父親的爵位,還不止這個數。”
秦始皇:這話說的好!寡人不信命,沒有點手段就想要個天下一統?是在做夢呢?運氣是個加成,能力才是主要的!
吳起:你們聽聽這幾個朝代,這都是啥垃圾朝代!除了一兩個,各個思想素質低下,接連幾個君王都沉湎酒色享樂,沒啥太大志向,這種朝代如何不亡!
朱元璋:這隋文帝可是一點都簡單,本來楊堅這人就不老實,在朝中的地位、資歷、實際權力也都高得一塌糊塗,再加上為政寬和、深得民心,離謀朝篡位就差一步,人家憑什麼不要這位置,“功高蓋主”這話說的沒毛病,誰都不喜歡權利大的臣子。
李淵:你們小看隋文帝了,他的智商和情商一點都不低,就算沒有獨孤皇后,大隋也能建立,只不過早晚的問題。
“當時的南北格局其實整體形勢是非常偏向於隋朝的,南朝經過多年的政權更迭及昏庸君王的治理,其實早就喪失了與北朝爭霸天下的資格,只能趁著以前北方還未統一的時候苟且偷生。”
“更何況,楊堅這人本來就能力突出,施行一系列改革政策促使北方更加興盛。”
“他不僅統一幣制和度量衡,為民生的發展創造了極大便利,也推行各種寬容措施,保證社會經濟總體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