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你錯了,結束五胡亂華,就是隋文帝最大的功。”
“隋文帝楊堅能統一魏晉南北朝以來的亂局,再次統一中華,說明他確實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
“五胡亂華以來,北朝的政治一直是少數民族的舞臺,除了個別漢族政權如冉魏以外,可以說北部中國基本上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
“而楊堅卻最終以漢族取代了少數民族的統治,建立了新的漢人政權——隋朝。”
“這隋文帝建立隋朝和宋太祖是異曲同工之處啊!兩人成開國皇帝是差不多。”
“兩人能篡位都是幼帝登基,孤兒寡母,不一樣的是,兩個做為前朝的皇帝,一個是跟的英主,一個跟的是昏君。”
“其中北周算是發展不錯的,宇文邕也是幫助北周逐漸壯大起來,但是在宇文邕的帶領下北周似乎並沒有找到起死回生的道路,而是有點逐漸衰弱跡象,為啥呢,只能說宇文邕沒找好繼承人!”
“周武帝宇文邕是南北朝最有作為的一代皇帝,他不但治理國家很有一套,而且南征北戰,差點就實現了南北統一。”
“然後,因為他教育出了問題,他一手建立起來的北周王朝,僅過了6年便煙消雲散。”
“周武帝深知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的道理,將嫡子宇文贇立為太子後,深恐他不能勝任皇帝的工作,無法把透過幾代人好不容易發展壯大起來的北周繼續建設下去,因此,他在教育宇文贇上,實行了“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
“之所以周武帝會有這樣的擔心,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宇文贇年少便嬉遊無度,不好讀書,性格又頗為殘暴,因此周武帝對他管束非常嚴格。”
“為了讓宇文贇成為勤政治國的明君,周武王要求宇文贇每日必須和朝臣一起按時早朝,風雨無阻,不能遲到,並且全年無休。”
“宇文贇好酒,周武帝禁止一切酒水進入東宮,若是被發現,必嚴懲不怠。”
“為了監督宇文贇平時的言行舉止,周武帝還專門派了個屬官跟隨宇文贇左右,將他的一言一行記錄在冊,每月要匯總上報,以便了解他的一舉一動,及時發現問題並糾正錯誤。”
“周武帝對宇文贇的嚴格,讓宇文贇非常害怕,因此一切均按周武帝要求的行為規範去做。”
“然而就算如此,也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這種時候,周武帝總是從嚴處置,“以棍棒捶撲”。”
“一邊打還一邊說:“古來太子被廢者幾人,餘兒豈不堪立耶?”(意思是說從古至今廢掉的太子還少嗎?我別的兒子不能成為太子嗎?)
“宇文贇在這種高壓教育下,漸漸變得說一套做一套,他總是在周武帝面前表現得很勤奮好學,品德端正。”
“由於他表現不錯,周武帝一度還非常高興,認為是自己管教到位了。”
“宣政元年,周武帝征伐突厥時,病發身亡,19歲的宇文贇聽說後,恨恨地摸著腿上的舊傷說:“死晚矣!””
程咬金: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哈哈!大孝子!
曹操:那個周武帝,你真是養了一個好兒子!哈哈!
宇文邕要氣死了,這就是他那乖巧的好兒子,換!必須換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