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西夏國內突生變故,夏惠宗在位期間,遭遇母黨梁氏專政,西夏國內陷入動亂。”
“宋神宗認為這是天賜良機,便舉兵征討西夏,先期一路征戰,連破夏軍,然而由於過度輕敵,宋軍在永樂城遭遇慘敗,至此,滅夏計劃徹底覆滅。”
“訊息傳到北宋,宋神宗當場痛哭,仰恨老天不公,他胸懷壯志、勵精圖治,想要滅掉西夏,眼看大業將成,卻倒在永樂城,這如何不內心悲痛。”
“元豐八年,宋神宗鬱鬱而終,年僅三十八歲。”
“而這也是宋神宗最大的問題就是用人不當急功近利,優柔寡斷的態度導致的變法失敗。”
“總的來說宋神宗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他希望重建強盛的國家,再造漢唐盛世。”
“只可惜老天給他的時間太短了,最後年僅38歲的神宗趙頊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宋哲宗,宋神宗第六個兒子,其父因未完成滅夏大業鬱鬱而終,宋哲宗意圖完成父親意願。”
“宋哲宗繼位的時候,年僅九歲,因此暫時由高太后執政。”
“成年後,宋哲宗主政,不忘父親宋神宗臨終囑託,任用主張變法大臣,打擊守舊派、中間派,其中司馬光遭牽責被貶官,蘇轍則被流放嶺南。”
“對外事務上,宋朝拒絕與西夏談判,並加固邊境城池,然而依然擋不住西夏鐵騎,屢屢戰敗,最後,宋朝再次求和,花錢免災。”
“宋哲宗真是跟他的父親一樣同病相憐,一樣的胸懷大志,都是英年早逝,25歲因病去世可惜。”
“宋徽宗趙佶,滅亡北宋的最大功臣來了,宋徽宗趙佶本來是一個藝術造詣極高的王爺,誰知道宋哲宗因病去世,白白撿到了皇位。”
“上位初期一臉賢君相,可後邊就開啟敗家模式了,繼位帝位後,因不善識人,導致蔡京、童貫等權臣亂朝,使得朝廷貪汙橫行、風氣不正。”
“宋徽宗信奉道教,耗費錢財,大量徵召百姓修建道觀,搜刮珍草奇石。”
“由於其殘酷剝削,百姓無法容忍,紛紛揭竿而起,宣和七年,宋徽宗將地位傳給宋欽宗,自己安心當上了太上皇,然而,沒幾年,金兵來襲,宋徽宗被擄走,至此一去未回。”
“這最大的敗筆是宋徽宗貪功進取,與金人簽訂海上盟約聯金滅遼,讓金人看清了北宋的虛實。”
“導致金人直接南下圍困首都,徽、欽二宗被金人俘虜北上,史稱“靖康之變”。”
“宋欽宗,名為趙桓,於宣和七年受其父宋徽宗讓位,成為新任皇帝。”
“第二年被迫出站,由將領李綱抗擊金軍,並於同年,斬殺了蔡京等人。”
“金軍攻城掠地,勢不可擋,宋欽宗欲割城賠款,以求保全,未得金軍應允,同年,金軍攻破都城汴梁,至此,北宋滅亡。”
“人家都是坑爹,宋欽宗直接被爹坑,金人一打來,宋徽宗直接傳位給兒子趙煦,去當甩手掌櫃逍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