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是皇后,唐高宗又病倒,這時候肯定就得考慮太子之位了。”
“在皇位的繼承上,唐高宗鍾情於長子李弘,但李弘雖為武后親子,但政見上卻與武后不合,不為武后所喜,因此武則天施以手段,毒殺李弘,立次子李賢為太子。”
“而後,武則天又以李賢謀反為由將李賢廢為庶人,立三子李顯為太子。”
“沒聽錯,因為意見不合,長子被武則天殺了。”
秦始皇:都說朕夠狠,被稱為暴君,可是胡亥導致大秦二世而亡,我也沒有去殺了他,都說最無情為帝王家,可是你這位女皇帝的狠,朕真的不敢苟同。
朱元璋:一個女人能當皇帝,她的狠毒,說實話,在座的皇帝沒幾個能比的上,漢武帝,唐太宗,漢光帝,一個為殺了自己兒子後悔,兩個為了保自己喜愛的皇子上位,拿另外皇子當棋子,也沒有讓他們死,可是武則天只是想讓自己當皇帝,兒子就必須死。
趙匡胤:這個女人狠啊!別的皇子不算智慧,可是長子還是能力挺高的,就因為一點小問題就把兒子殺了,那是意見不和嗎?那分明是覺得自己的母后太薄涼了。
衛子夫:這問題還得是張姑娘來講了,可是殺死自己的孩子,我是做不到,而且不是一個。
““一將功成萬骨枯更”何況是皇位更替,更何況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一代女皇武則天的上位!然而虎毒不食子,有些人說的對,後宮之中就是這樣,因為我是一個後世之人,我無法理解你們,為了這位置,連自己的孩子還要殺,特別是女皇陛下,為了稱帝,害死的還不止一個孩子,她確實比大部分皇帝還要狠毒。”
“那就先講講長子的死亡,他是幾位皇子中死亡最可惜的皇子了。”
“李弘是武則天與唐高宗的嫡長子,武則天鬥敗蕭淑妃、王皇后成了皇位,李弘順理成章成了太子。”
“李弘從小飽讀詩書,對治國齊家平天下,頗有見解,而且高宗從小就培養他,讓他八歲開始監國,處理政務,所以李弘對治國國家,對待家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張。”
“李弘生性和父皇一樣仁慈多愁善感,但他有氣度,尊嚴端肅,有定見,不動搖。對母后獨攬大權,專制獨裁的統治很是不滿。”
“上官儀曾極力勸諫唐高宗廢了武則天,為了讓自己地位更穩固,武則天便以上官儀和唐高宗庶長子李忠秘謀篡位為由,殺了他們,李弘卻覺得母親心狠手辣,殺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還暴屍於市,上奏父母要替哥哥收屍,這讓武則天很不高興,母子之間產生了隔亥。”
“之後,李弘又發現蕭淑妃的兩個女兒被關在掖庭,快三十歲了還沒出嫁,李弘同情心氾濫,又上奏父皇母后,請求讓義陽宣城兩個公主婚配。”
“武則天不能拒絕這合理要求,雖然按李弘之請把兩個公主嫁出去了,但對太子李弘的芥蒂卻更深了。”
“武則天覺得李弘長大反而對自己下過的命令表示異議,有忤逆之心,現在便開始挑戰自己的權威,將來羽翼豐滿,會更加得寸進尺,於是對李弘心生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