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5章兵家鼻祖 (1 / 2)

“說起來這田將軍還和吳將軍是親戚關係呢!”

田穰苴:……

“兩人雖然是不接觸的,但確實是有點關係,田穰苴是春秋末期齊國人,為田完的後代,孫武也是春秋末期齊國人,孫武的爺爺田書因伐莒有功,被齊景公賜姓孫氏。”

“也就是說,田穰苴和孫武,都是田完的子孫,只不過田穰苴風光正盛的時候,孫武有點小,一個家族在同一時期為中國貢獻了兩大軍事家,這在歷史上可是空前絕後的。”

“都是齊國人,可是孫武的事蹟顯露不在齊國,他在早年就為別的國家效力了。”

“這要說他叛國嗎?自己的家人都為齊國效力,孫武卻投奔其他國,這在當時確實有點不考慮後果,不過這不怪孫武,只是當時的環境並不適合他,孫武想實現抱負,只能遠走他鄉。”

“按照正常的道理,齊國是當時天下四大強國之一,孫武對兵法戰略多有研究,又能得到田穰苴的賞識,只要學業有成,不愁無用武之地。”

“可是當時的齊國是人才濟濟,偏偏這些人才以及背後的家族和勢力之間明爭暗鬥不休,互相傾軋迫害,風雲暗湧的齊國顯然不適合孫武這樣的書呆子發展。”

“那齊國的晚年是什麼情況大家也知道,田穰苴的一場大家也都知道了,後面的結果有多亂,這個朝代這麼靠前,也大部分知道是怎樣的下場,不過我還是要為前面的朝代講講的。”

“田穰苴去世後,田氏家族與齊國的其他幾大家族之間的矛盾越發激化,只是由於齊景公以強權壓制,暫時沒有爆發。”

“但是後來,齊景公也去世了,掌握齊國軍政大權的四大家族(田氏、鮑氏、高氏、國氏)正式開戰,為了搶班奪權無所不用其極,先是高氏拉著其他三大家族向當年推薦田穰苴的齊國重臣晏嬰開戰,然後田氏又拉著鮑氏和國氏兩大家族向高氏宣戰,齊國一時間大亂。”

“要不說有些人還在狗咬狗,有的人卻是在這場奪權中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這場勾心鬥角、縱橫捭闔的手段倒是為孫武日後寫《孫子兵法》提供了借鑑。”

“面對這樣混亂的局面,不要說孫武本人,就是整個家族稍有疏忽都將萬劫不復。”

“齊國的局勢已經不是簡單的韜光養晦等待時機那麼簡單了,孫武決意離開亂糟糟的齊國,去遠方建功立業,成就一生的抱負。”

“還有一點,齊國也不適合他,不止是他至少有一半人不適合去齊國發展,因為齊國的用兵思想太過保守,當時田穰苴上任的時候,就能看出來,軍中完全沒紀律,你一個亂世之國,連個穩定主事的將領都沒有,這時候能有投靠一些國家的那個不是要有一番作為,亂世搞個保守是幹啥呢?去指望一群“瘋子”只幹守家的事?”

“綜上可見,因為齊國主張保守的兵學思想,這就不能怪孫武了,孫武之所以不為齊國效力,根本原因應該不是他不想,而是齊國的國情原因,很難讓他們有出頭的機會,所以不僅是孫武,就連後面的孫臏,還有吳起、商鞅、張儀等也沒有投奔齊國的意思。”

“如果齊國改變用兵思想,重視孫武、孫臏等之類的人才,或許基礎更好的齊國會取代秦國一統華夏。”

朱元璋:超前一步是天才,超前十步是瘋子,孫武在齊國提出“兵者,詭道也”,即便不被認為是瘋子,估計也很難不被無視。

李世民:這齊國要是改變用兵的思想,再加上兩個兵聖站樁,這後面可真不好說!

商鞅:沒有可能,也不會有可能,這統一天下的只會是大秦,再多的將領也要有人掌控的住他們,始皇的成就,就算我知道大體,我也明白不是誰能做到的一統天下。

康熙:誰都想當秦始皇,誰有能做到秦始皇的那份功勳呢?可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