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是“家事”,可李勣還是站邊了武后,李勣確實也沒有看走眼,武后有大志。”
“為什麼李治會這麼信任李勣呢?這不得不說的一場戰役讓李勣在唐高宗時期,站到了巔峰,那就是滅高句麗。”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失敗動搖國本,李世民晚年三次討伐高句麗未能完全成功,空耗了國力,隋唐兩代,高句麗成為中原王朝跨不去的坎。”
“到了高宗乾封元年,高句麗國王淵蓋蘇文病死,泉男生繼位,其兄弟泉男建、泉男產發動政變,驅逐了泉男生,泉男生向唐朝求援,希望唐廷主持公道。”
“李治任命已經63歲的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統帥大軍討伐高句麗,左武衛將軍薛仁貴聽從調遣。”
“此次唐軍作戰,一改之前的頹勢,在李勣的指揮下摧古拉朽,連破邊境十六座城,薛仁貴作戰勇猛,攻陷重鎮扶余城,迫使扶余川等四十餘城投降。”
“鴨綠江邊,李勣指揮唐軍擊潰高句麗五萬大軍,跨過鴨綠江追擊二百餘里,一直打到平壤城下,團團包圍了平壤,一個月後泉男產投降,泉男建被俘,平壤城坡,高句麗滅亡!李勣事業達到了巔峰!”
“這場勝利最開心的人是唐高宗李治,他完成了父親沒有做到的功績,於是他命李勣先在昭陵獻俘,向太宗“炫耀”,隨後再到太廟獻俘,向列祖列宗“炫耀”,然後舉辦大朝會,在含元殿受俘,向天下人“炫耀”,最後到南郊祭天,宣告高句麗平定,向上天“炫耀”!”
李世民:大可不必如此!
康熙:這炫耀應該的,這可比那些沒能力,還覺得自己做了千秋大業,去封禪的好!
秦始皇:對,該炫耀,這麼偉大的事,炫耀下又何妨,列祖列宗們看的也高興,唐太宗難道不高興嗎?不過這封禪是啥意思?
雍正:有些事情,我們也說不了,不過滅高句麗,炫耀應該的,大清要有如此能力的人,朕炫耀的更厲害。
曹操:多大的功啊!是我,我得昭告天下,炫耀它個三天三夜。
劉協:這薛仁貴應該也是厲害的吧,為什麼你們唐朝建立的武廟沒有他呢?
李隆基:唉!可惜了薛將軍!
趙匡胤:薛仁貴如果不是那一場仗,也是要位列武廟的。
朱元璋:一場仗,毀了他的一生啊!
岳飛:他也是身不由己,只不過是一個武廟而已,消除不了他的功績,我們認可他就夠了。
“薛將軍確實可惜,封禪這事也確實搞笑,不過以後再說,主要還是講李勣。”
“也正因為李勣在扶立武后上位的過程中居功甚偉,所以後者對他感激不盡,在此後十餘年的時間裡,勸說唐高宗不斷地對李勣加官進爵。”
“憑藉著武后的關照,李勣不僅能長年擔任宰相,而且最終被加授為太子太師,官爵、名望達人臣之極,總章二年十二月,李勣薨逝,終年76歲,死後被冊贈為太尉、揚州大都督,並陪葬昭陵,真可謂極盡哀榮。”
“然而李勣不會想到,他藉助武則天來顛覆唐朝,雖然最終實現了目標,但在他死後十餘年,卻遭遇極度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