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3章一面鏡子 (2 / 2)

“公元636年7月28日,一代賢后長孫皇后去世,終年36歲,這對結髮23載的夫妻,一生並肩,相互扶持,走過人生風雨,卻過早天人永隔。”

“唐太宗悲痛欲絕,但他遵從皇后的遺願:喪事從簡,不起墳塋,以山為陵。唐太宗下昭將其作為祖制,傳於後世,從此開創了唐朝以山為陵的先河。”

“唐太宗將妻子葬於昭陵後,為解心中思念,命人在宮中建起了層觀,只要朝廷無事,他便登上層觀遙望昭陵,悼念長孫皇后,有時還拉著大臣們和他一起。”

“在那個封建時代,有“夫不祭妻”的說法:兒子要孝順父母,但是不可以悼念妻子。”

“這層觀違背了祖訓,魏徵也奚落他,唐太宗也知道自己違背了禮教傳統,於是,他強忍著萬分的悲痛,命人拆除了層觀。”

“可是層觀雖拆,卻拆不掉一代天子對妻子的日夜思念。”

“當心中的悲痛無法化解時,唐太宗甚至不顧自己皇帝的顏面,對著自己的臣子哭訴道,失去了長孫皇后,他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整天心情恍惚。”

“唐太宗還命人在元宮外面修建了一座宅舍,命宮人住進去,像長孫皇后活著時一樣,去侍奉她,可見在唐太宗的心裡,長孫皇后一直是活著的。”

“用活人侍奉死去的人,這在唐朝以來是先例。”

“愛屋及烏,唐太宗也不例外,他寵愛長孫皇后,連帶著恩寵她的家人。”

“長孫皇后早年喪父,後來由舅舅高士廉撫養,高士廉在長孫皇后的心裡,有如慈父一般。”

“而他們兩人的婚事,也是由舅舅一手促成,因此唐太宗一生都對高士廉敬重與感激。他經常去探望高士廉,跟他聊家常。”

“對於皇后的叔叔、侄子等其他親屬,唐太宗也個個照顧,就連以前不能容忍長孫母女三人的同父異母哥哥,因為參與謀反,在長孫皇后求情後,唐太宗都赦免了他的死罪。”

“他對和皇后所生的三子四女,也個個疼愛,在長孫皇后去世後,他更是親自撫養年幼的李治和晉陽公主。”

“唐太宗夫婦對長子李承乾寄予厚望,在太宗登基後便立他為太子,對他寵愛縱容,後來,李承乾謀反,即使如此,唐太宗還是捨不得殺他,只是把他廢黜,在後來立太子時,還為他的安危考慮,竭力保全他。”

李世民:等下,謀反?高明為什麼會謀反?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