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功高蓋主都是大忌,就算兒子都不例外。”
“李淵想收回李世民的兵權,無奈邊境不寧,都要靠著李世民這個軍事奇才,替他征伐四方。”
“太子李建成越來越感受到李世民帶給他的壓力,於是動了殺心,他將一匹烈馬獎給李世民,妄圖摔死他,可身經百戰的李世民卻馴服了烈馬,太子的計謀失敗了。”
“皇帝的猜忌心也越來越重。秦王與太子的鬥爭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面對太子一個又一個的謀殺計劃,李世民終於下定決心反抗。”
劉秀:那個優秀選誰唄,做皇帝不就是盼著兒子有作為嗎!這怎麼還打起來了?
朱棣:你以為誰都和你一樣不懂規矩!
司馬懿:我覺得這應該不是問題,是不喜歡這個兒子吧!
劉邦:後代那位,寡人還想說你呢,自古以來帝王遵循千年的“立長不立幼”,要挑選繼任者,嫡長子才是首選,你為了女子,把你祖宗都給忘了!
劉秀:太祖,你看唐朝不也是這樣,能者居之,劉莊能力比劉疆強,是那祖訓重要還是大漢的延續重要!
武則天:有好有壞,光武帝這個應該算是“子憑母貴”,還不算廢除嫡長制。
劉伯溫:這事情不好說,西晉不就是來了一個好頭。
楊堅:這個制定確實也有很大的問題,雖然有利於預防皇室內部的權力鬥爭,但是造成的巨大的問題也不小。
“我來說下這個問題,立嫡的問題是到了明朝才廢除掉的,不管是漢武帝還是光武帝都是來自於“子憑母貴”。”
“再說這制度,這後宮能居高位的都是家族顯赫之人,而這這種家族只能穩固,立嫡也是因為控制把控,說實話這制度在我這是過大於利。”
“因為該制度的原則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也就無法保障下一任君主的賢能情況,甚至連痴呆癱瘓之人也能夠登上皇位,直接導致王朝滅亡,再沿用光武帝的話,你是要這祖訓呢還是要你打下的天下得到延續呢。”
“第一個例子,最早因為推行嫡長子繼承製而迅速滅亡的朝代就是是西晉,嫡長子司馬衷繼位,司馬衷是一個白痴皇帝啊,結果大權被楊駿、賈南風等操控,最終引發了八王之亂,很快西晉就滅亡了。”
“再舉個例子就是南齊,南齊是南朝中最短命的王朝,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固守嫡長子繼承製。”
“”武帝是南齊優秀的帝王,不過他在去世之前培養了蕭長懋為繼承人,可是蕭長懋比自己去世早,之後,齊武帝又立蕭長懋的長子蕭昭業為繼承人。”
“實際上,齊武帝的次子蕭子良才是更好的繼位人選,蕭子良歷任會稽太守、丹陽尹、揚州刺史、司徒等職,擁有豐富的政治經驗;他善於招攬人才,身邊有沈約、王融、蕭衍、範雲等才學之士。”
“然而齊武帝堅持要讓蕭昭業繼位,結果自己去世後,南齊就內亂了,10年後徹底滅亡。”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在我這,這個制度其實並不看好,主要還是看大家怎麼想的,如果是我肯定是選能力居上。”
朱棣:我是建議廢除嫡長制的。
秦始皇:現在寡人是沒這方面的焦慮,也是要為後代考慮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