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7章愛惜人才 (1 / 2)

“在應天府建立後,朱元璋的勢力範圍和陳友諒的地盤接壤,雙方接連征戰,馬皇后發動家屬給前線將士縫製衣物,陳友諒奔襲應天府,馬皇后拿出家中全部錢物犒賞將士,激勵士氣。”

“1368年,朱元璋登基稱帝了,馬皇后算是苦盡甘來,可是她並沒有失了本性,依然勤儉樸實,不喜奢華,親自照顧丈夫的飲食起居,舊衣裳捨不得扔掉,縫補洗淨後接著穿。”

“馬皇后也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對所有的孩子都一視同仁,真心愛護,諄諄善誘,勉勵他們勤奮學習。

當發現孩子在衣物、器皿上相互攀比時,她把孩子們叫到一起,懇切開導:“你們的父親勤儉樸素,尤其不喜歡奢華,日日夜夜為國事憂慮操勞,你們未建功勳,享受著錦衣玉食,卻沒有父親的志氣。”

“讓他們杜絕浪費的習慣,馬皇后也不止表現在孩子方面,還有任用賢才,關心百姓疾苦,對於一些官員也多有關注。”

“當時太子朱標的老師宋濂已經告老還鄉,因為孫子宋慎捲入胡惟庸的案子而受到牽連,被抓了回來,朱元璋下令處死。”

“馬皇后趕緊求情:“民間聘請師傅,尚且善始善終,以禮相待,何況是天子之家,而且宋濂遠在家鄉,怎會知道朝廷之事。”

“朱元璋沒聽,還是要處死宋濂,吃飯時,朱元璋見沒有準備酒肉,問為什麼,馬皇后說:“妾為宋先生作福事也!”。

“朱元璋有些悲傷,放下筷子便走了;第二天下令赦免宋濂,安置茂州。”

“馬皇后還愛惜人才,大明當時設立有太學,學子都在此學習,生活安逸,可是他們的幾乎都有家室,馬皇后當時就說道:“現在人才濟濟,很值得高興,可是學生在太學吃飯,他們的妻子和孩子卻沒有生活來源,豈不分心?”

“朱元璋聽後,下令設立紅板倉,向太學生家屬按月供給糧食,太學生家糧制度從此設立。”

“馬皇后也經常關心百姓疾苦,遇上災荒,糧食歉收,馬皇后每頓飯必備麥飯野菜湯,朱元璋見了,告訴馬皇后已經下令賑濟。”

“馬皇后說:水災、旱災不知何時發生,賑濟有方,不如提前準備,朱元璋覺得言之有理,下令在各地設立預備倉,以備賑災時使用。”

“朱元璋登基後,曾下令尋找馬皇后的親人,想要封給他們官職,馬皇后堅決拒絕了,在馬皇后的勸說下,朱元璋賞賜了他們很多財物,而沒有封官。”

“後來,嚴禁外戚干政成為明朝的一項重要規定,被寫進皇明祖訓,被後世之君遵行。”

“1382年,馬皇后身患重病,自知無法治癒,因為擔心連累太醫,堅持不肯讓太醫醫治。”

“臨終時,朱元璋問她有什麼心願,馬皇后說,”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聽聞此言,朱元璋失聲痛哭!”

“馬皇后最大的貢獻是以自己的愛心,糾偏了朱元璋的一些做法,挽救了一大批功臣宿將。”

“做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冷酷無情,在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做為能夠影響朱元璋決策行為的人,馬皇后“刀下救人”,做出了特殊歷史貢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