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日軍趁交涉之際,於8日晨4時50分,向宛平縣城猛烈攻擊,並強佔宛平東北沙崗,打響了攻城第一槍,中軍守軍忍無可忍,奮起還擊,日軍在同一天內,連續進攻宛平城三次,均遭中國守軍的英勇抵抗。
8日這一天,日軍向宛平城的中國守軍發起了三次進攻,並向平漢鐵路橋及左側的回龍廟陣地中國守軍連連猛攻。
中國守軍110旅旅長何基灃發出誓死“與橋共存亡”的命令,並親臨前線指揮戰鬥,中國守軍與日軍浴血搏鬥,沒有子彈了,就掄起大刀,與日軍展開肉搏戰,兩個排的80餘位中國守軍,最後全部戰死在橋頭陣地。
硝煙炮聲中,一群士兵高聲吶喊著,“衝啊!讓我們的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鏗鏘聲迴盪在天地間。
7月28日,在飛機、大炮的支援下,日本侵略者向駐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種花國第29軍發起了猛烈攻擊,在5個多小時的慘烈戰鬥中,中國守軍傷亡2000餘人。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國,北平淪陷。
李世民站了起來,久久的看向那投影,百姓們有的早就落淚,他們看懂了,看懂了一個說鳥語的國家,用陰謀詭計,進入了中原地區,無惡不作,燒殺搶掠,也看到了他們的炎黃子孫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華國軍人們,展現出了視死如歸的軍魂。
在敵人猛烈的炮火面前,雖然武器裝備差距甚遠,英勇的二十九軍絲毫沒有退縮,他們寧可與敵人浴血奮戰而死,也不苟且偷生。
陣地失去了再奪回,子彈打完了就上大刀,中國軍人用血肉之軀對抗著敵人的飛機坦克,雖死猶榮、視死如歸,不斷詮釋著中國軍人保家衛國、無畏犧牲的民族精神和血染山河的民族氣概。
就像二十九軍副軍長張自忠所言,“作為軍人,唯有馬革裹屍,以死報國”。
二十九軍雖然最終沒有守住家園,犧牲了,但是他們的努力的打破了鳥族的侵華。
故事的最後,顯示了1937年7月7日,七七盧溝橋事變。
世界上陰暗面總是存在一樣,希望能夠提醒我們,讓我們記住那些不堪回首的時刻,並在今天需要堅定地向和平之路繼續前行。
一個老大娘突然說道:你們看看,這小夥們還都是孩子呢,和我兒一般大。
李世民也發出一聲感嘆,“這樣的國家如何不強大,他們在用命保護著自己的國家!”
大秦,咸陽宮上空,
開頭,是一群青春洋溢的笑臉,一批少年學子懷著強國之夢登上海輪遠赴英國,進入皇家海軍學院,而這批學子中也有一些日本留學生,在那裡他們登上了最新式的軍艦,學習到最先進的知識,並親自駕駛著國家用重金購買的鐵甲鉅艦駛回祖國。
李斯:你們看這些學生,為了自己的國家還遠赴其他國家學習,給自己的國家帶去技術。
他們看的正高興呢,下一秒,他們就氣憤不已。
秦始皇:這就是張姑娘不願意說的大清,堂堂太后居然主動求和!
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帶領全體將士,鄧世昌、劉步蟾等海軍精英懷揣保家衛國的理想登上了各自的戰艦,與日本海軍在黃海海域上展開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鐵甲艦大決戰,中方英勇反擊,可卻還是以徹底失敗而告終,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他們看到李鴻章被慈禧派往日本求和,李鴻章屈辱地踏上碼頭,昔日威風的總理大臣如今卻低頭俯首的哀求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