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2章御夫有道 (2 / 2)

“最終隋文帝以太子“性識庸闇,仁孝無聞,暱近小人委任奸佞”的罪名將太子廢為庶人,晉王楊廣被立為太子。”

“廢立太子一直被認為是獨孤皇后最大的失誤,仁壽四年,隋文帝染病,日漸危重之時,楊廣與宰相楊素迫不及待的議論皇帝死後接班事宜,又企圖強姦隋文帝的寵妃宣華夫人。隋文帝大怒,意欲廢黜楊廣,重新立楊勇為太子,結果,楊廣先發制人,殺死廢太子楊勇,隋文帝也因此死得不明不白。”

“據《資治通鑑》記載,隋文帝在臨死之前,曾經大叫“獨孤誤我”!似乎對當年聽信獨孤皇后的慫恿,廢長立幼的事情頗為悔恨,客觀的說,隋煬帝亡國,獨孤皇后難逃其咎,但絕不能認為她是大隋滅亡的根源。”

“太子楊勇偏偏多內寵,除太子妃外,還有云昭訓、高良娣、王良媛、成姬及後宮所生十子,如果太子勇繼位,嫡庶之爭又可能再起,這是獨孤氏所力戒的,所以“後彌不平…求勇過惡”,有了廢立之心。”

“獨孤皇后是個有眼光的皇后,她總是把後宮與封建政治聯絡在一起處理後權與皇權的關係。她說:“以婦人與政,或從此漸,不可開其源也。”然而太子寵愛的阿雲卻“專擅內政”,獨孤皇后怎能坐視不管?”

“所以獨孤皇后廢勇立廣並不是衝動,也不是她“厚此薄彼”,而是為了維護統治集團的政治利益,為了鞏固新的集權政治。”

“在獨孤皇后看來,太子楊勇的所作所為有可能會“變亂宗社”,而楊廣在皇后和隋文帝面前的表現,正符合她平穩過渡權力的認識,符合鞏固新政權的要求。”

“楊廣當上皇帝以後好大喜功,但是如果僅從才能上看,楊廣比楊勇顯然更加有才華和本領,在當上皇帝之前,楊廣的文治武功和為人處世,在朝野好評如潮。”

“獨孤皇后選擇楊廣,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並沒有什麼錯誤。獨孤皇后不是預言家,不可能預見到楊廣後來的改變,又怎能把隋朝的滅亡之過歸於她呢!”

“所謂御國,是指獨孤皇后深度地參與了國家管理,不僅在後宮輔政,還把觸角直接伸到了政治前臺,當時的突厥進貢就能看出當時的獨孤皇后治國的理念。”

“獨孤皇后一生節儉,從不用高檔首飾。隋文帝有一次合藥,需要胡粉一兩,跟獨孤皇后討要,沒想到獨孤皇后一直素面朝天,竟然沒有,獨孤皇后跟一向提倡節儉的隋文帝珠聯璧合,共同營造了隋朝初年簡樸的宮廷風氣。”

“獨孤皇后是一個價值觀比較正統的皇后,她一方面積極為隋文帝貢獻政治才華,另一方面則是把握好尺度,並不違規干政。”

““謙卑自守,世以為賢”,是當時人們對獨孤皇后的公論。”

“獨孤皇后一死,隋文帝便納了宣華夫人陳氏和容華夫人蔡氏,整天與她們泡在一起,在國政處理上也出現了很多失誤,不復明主風範,所以說,獨孤皇后是御夫、御子、御國的鐵娘子,承載著大隋王朝的興衰譭譽。”

秦始皇:在這隋朝發現有時候女子善妒也是好事啊!

朱元璋:等獨孤皇后去世後的表現,確實展現了當時因獨孤皇后的善妒才能保住了大隋,後面的不務正業,在剛登基的時候可是要不得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