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皇后出身名門,其祖父是眉州防禦使馬軍都虞侯孟元。孟皇后自小就溫柔乖順,很得哲宗祖母高太后的喜愛,所以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高太后接到了宮中,並學習女儀。”
“元豐八年,宋神宗病逝,宋哲宗以幼齡即位,高太后臨朝聽政。”
“宋哲宗17歲那年,高太后讓哲宗迎娶溫婉賢淑的孟皇后,“孟氏子能執婦禮,宜正位中宮。”宣仁高太皇太后一句話,就決定了一個女人的下半輩子,這個女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元祐皇后。”
“孟氏怎麼也沒有想到,她會在年僅十六歲的時候被宣仁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看中,然後嫁給宋哲宗,開啟自己不平凡的一,然而,這樁婚姻從一開始就埋下了不愉快的種子。”
“皇帝大婚肯定得讓欽天監選日子,大婚的日子就定在了農曆五月十六日。”
“人家欽天監肯定選的是好日子,壞就壞在宋哲宗的母后朱太妃篤通道教。”
“這樣的良辰吉日在道家看來,這天為“天地合日”,在民間,這一天夫妻應該分床睡,否則將有性命之憂,哲宗生母朱太妃篤通道教,認為這一天結婚會影響到兒子的性命,因此請求高太后更改大婚的日子。”
“高太后不同意朱太妃的意見,還訓斥了她。”
“朱太妃出身寒微,入宮後極為溫柔恭順,對高太后和向皇后一直畢恭畢敬,但高太后對她卻極為排斥,對此,宋哲宗敢怒不敢言。”
“另外,高太后一直垂簾聽政,始終不肯將權力還給宋哲宗,而且還監視他的私生活,這讓哲宗非常不滿。,因為討厭高太后的緣故,宋哲宗對高太后所喜歡的孟皇后也沒有好感。”
“還沒開始嫁娶,就受到了自己男人和婆婆的不喜。”
“孟皇后雖然得不到宋哲宗的寵愛,但她一直恪守本分,在宮中人緣頗好,哲宗對她也無可挑剔,倒是得到哲宗專寵的劉婕妤恃寵成驕,經常冒犯孟皇后。孟皇后每次都隱忍著,不與劉婕妤計較。劉婕妤不僅不知道收斂,而且在高太后去世之後越發肆無忌憚。”
“高太后去世後,政權就落在了皇上手上,剛好宰相章惇知道宋哲宗喜歡劉婕妤,為了討好皇上,於是便有意扶植劉婕妤登上後位。”
“在郝隨的牽線下,章惇終於和劉婕妤搭上了關係,準備內外用力廢除孟皇后,可是,孟皇后一向潔身自愛,既不爭風吃醋,也不興風作浪,一直沒讓他們找到廢后的藉口。”
“孟皇后有一個女兒叫福慶公主。一次,福慶公主生病了,孟皇后的姐姐懂得一些醫術,於是進宮給公主治病。當她見藥物無效之後,便想用符水來治病,孟皇后一見到符水大驚失色,連忙阻止,並警告道:“姐姐莫非不知宮中禁令與外間不同嗎?倘被奸人藉端播弄,這禍事就不小了!”說完立即將符封存了起來。
“一日,宋哲宗來看女兒,孟皇后將符取出,如實地向哲宗說明了事情的經過,並請皇帝懲罰。哲宗倒也沒在意,稱這也是人之常情,安慰了孟皇后幾句就算了。”
“不久,福慶公主夭亡,孟皇后的養母燕氏、女尼法端、供奉官王堅等擅自做主為孟皇后母女祈福,沒想到這件事情剛好落人口實。”
“劉婕妤趁此機會,將前後兩件事情聯絡起來在哲宗面前搬弄是非,說孟皇后這是在詛咒皇帝。”
“宋哲宗聽了非常生氣,立即派梁從政等人辦理此案,在宰相章惇和劉婕妤的授意下,他們共逮捕了孟皇后身邊的宮女、太監三十幾人,並嚴刑逼供。”
“太監、宮女們不願誣衊孟皇后,個個被打得體無完膚,割舌斷肢者不在少數。最後,梁從政等人不得不偽造供詞,才讓宋哲宗相信孟皇后圖謀不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