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四章萬事俱備 (1 / 2)

“不過,董卓既然有膽量篡奪朝政,必然是有備而來。”

“首先,由董卓統領的涼州大軍素以剽悍善戰著稱,戰鬥力驚人,一旦跟朝廷的大軍發生火併,不一定會落下風。”

“其次,朝廷的大軍雖然人數眾多,但自從何進被殺後便沒了“主心骨”,諸將之間互相猜忌,很難聯合作戰。”

“第三,董卓生性狡詐,喜歡虛張聲勢,往往能透過陰謀詭計來擺脫逆境。”

“董卓深知“兵不厭詐”的道理,因此剛一入城便向皇帝和朝臣們吹噓自己的實力,聲稱將有數萬涼州兵馬在短時間內進入洛陽。”

“為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董卓暗中派三千兵馬每隔四五天就趁夜離開洛陽,等次日清晨再大張旗鼓的進城,給外人造成一種假象,以為涼州軍在絡繹不絕的抵達。漢少帝君臣“眼見為實”,難免會心生恐懼。”

“當然,僅靠這些小伎倆不足以成事,並且一旦“露餡”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董卓在製造涼州軍陸續入洛假象的同時,還加緊吞併何進的舊部。”

“攻殺何進的黨派,擠走袁紹多位將領,有的對手太過強大,就收買對方的人使用反間計,呂布就是因此被董卓招來,認了乾兒子,這場爭鬥,董卓招了大量降軍,勢力迅速膨脹,一躍成為洛陽內外最有實力的人物。”

“漢少帝也因為勢利封他為宰相,可是董卓的野心比較大,這權利滿足不了他的胃口,董卓決定效仿霍光,透過廢立皇帝來樹立威信、專斷朝政。事情進展得相當順利,滿朝文武懾於他的淫威,除尚書盧植挺身抗辯外,再無一人敢站出來表示反對。”

“中平六年,登基還不到5個月的漢少帝劉辯被董卓廢黜,陳留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

“劉協登基後,董卓自封為相國、太師,專斷軍國大政,儼然成為漢朝的“無冕之皇”。”

“董卓上臺後各種倒行逆施,由此激起關東州牧郡守們的聯名聲討,漢末三國大亂世就此拉開帷幕。”

“時代的動盪不安,也使地方豪強有了崛起的機會,他們一開始靠著自己的財力組織自己的武裝軍隊保衛家園,後來就逐漸演變成擁有兵馬的諸侯,如曹操、劉備等人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嶄露頭角,朝廷由於不修政事,對於這樣的情況,也是無能為力,反而需要他們維持地方穩定。”

“地方豪強發展到後期,又逐漸分化為士族與寒門兩個陣營。其中,士族在土地與權勢,佔有了優勢,也因此擁有壟斷政府高層的實力,形成了三國兩晉時期特殊計程車族政治。”

“曹操嶄露頭角以後,準備召集各路英雄豪傑討伐董卓,自此曹操的征戰正式開始。”

“可惜董卓沒死在曹操手上,就被自己人殺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