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全都被著甲,全副武裝的秦軍將士把守著,這注定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
“巨石,箭雨,火光連天,全是慘叫聲,夜晚殺到天明,山谷內,已然慘不忍睹,秦軍將士開始打掃戰場,他們進去斬首,補刀,四十萬降兵,一個不剩!”
“四十萬趙軍被殺後,白起下達了最後一道命令,“就地掩埋!”
光幕上,眾人全都皺緊了眉頭,心神顫抖,各朝將軍都打了個寒意。
“有人質疑白起為何為殺神,這次,我來回答,就因為別人不敢下的決定,白起下了,別人不敢做的事情,白起做了,別人不敢殺的四十萬大軍,白起殺了,別人不敢背的罵名,白起背了!”
白起:我一生征戰,讓世人聞風喪膽,跋山涉水,護了大秦的天下,讓秦朝美名流傳,我做到我該做的了,這“殺神”之名,又何懼!我只是不愧我所做的,名聲這東西要它有何用!
朱棣聽到這話,也是佩服白起此人,一個靖難之役,那才殺了多少人,他在老後,基本就時不時的往姚廣孝的寺廟去,用來贖罪,覺得自己殺孽太重,可是在白起面前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
秦始皇:是我先輩,我還是要說,秦昭襄王沒擔當,如果是我我會下令,就如武安君所言,名聲我可不在乎。
“白起將軍這是沒有退路的選擇,換成其他將軍感同身受的想想,你會怎麼做?只有敢與不敢?不敢你只能是逃兵,因為君王不會放過你,或許你家人都會為此付出代價。”
各朝獎勵,沉默了,對啊,哪有退路,這是逼著殺這四十萬。
“這個選擇,范雎知道,秦昭襄王知道,但他們都不想揹負這個罵名,所以,為了大秦,這個罵名,白起背了!他的確坑殺了四十萬降兵,這場絞殺他還放了240名年齡較小的降兵!有人說是為了良性,也有人說是為了恐嚇趙軍的表率,對此你怎麼看呢?”
“具統計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燒其祖廟,共殲滅35萬楚軍。攻趙先後殲滅趙軍60萬。攻韓魏殲滅30萬。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白起將軍的果斷,殺神之稱,當之無愧。”
“然而,戰神白起,或者說殺神白起的結局卻是有些悽慘,我前面就有鋪墊了,四大名將,除了王翦老將軍,都沒什麼好下場。”
白起的臉色瞬間變了,這一刻,似乎就連周身那濃郁至極的殺氣都陡然的提升了一個層次,如山如海,他都為大秦做到這個地步了,什麼樣的結局,用悽慘來形容?他倒要知道自己怎麼死的。
秦始皇:白起將軍的死,確實是先祖的錯誤。
這話在身邊的王翦不敢說,可他怎麼可能沒有別的想法,他後面假辭官,貪財的特性不也是為了能夠存活。
“也就是在白起坑殺了趙國四十萬士兵之後,他斷定趙國已經無力反抗自己,於是帶領軍隊迅速攻打趙國都城HD,打算一鼓作氣直接將趙國滅掉,從當時的背景來說,白起的戰略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正所謂兵貴神速,只要白起趕在趙國以及其餘五國反應過來之前攻入HD,那麼滅掉趙國也就是舉手之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