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看向琵琶,撫摸著琴絃,千里和親,她有多久沒碰過樂器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又何嘗沒給中原回過信,王昭君苦澀一笑。
“愛妃!”單于在看完光幕後,就急忙趕了過來,別的他不在意,這些糧食種子可是能救匈奴的百姓。
王昭君也知道大王來此的意思,直接把良種交了上去,自從嫁過來後,她也一直幫助著匈奴百姓,織布耕種,有了這些糧食,至少百姓有了保證。
“講完王昭君,我們繼續在講解一位,她和王昭君有著同樣的命運,都是和親公主,她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和親公主——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生於貞觀時期,是宗士之女,在一次藏族覲殿之時,要求和親,結成兩國之好,唐太宗當時也答應下來,派了文成公主去和親。”
“十五年,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讚的伴隨下,出長安前往吐蕃。”
“松贊干布非常喜歡賢淑多才的文成公主,專門秏巨資為公主修築布達拉宮,這座宮殿被後世稱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文成公主進藏時,皇帝送給她的是500馱五穀種籽、1000馱鋤犁,還有數百名最好的工匠,這些東西給藏族也帶去了經濟,農業上一些事情不少的影響。”
“文成公主安抵LS時,人們載歌載舞,歡騰雀躍,歡迎她的到來。
“當時,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無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攜帶了佛塔、經書和佛像入蕃,決意建寺弘佛。她讓山羊背土填臥塘,建成了大昭寺。”
“文成公主一方面弘傳佛教,為藏民祈福消災,同時,還拿出五穀種子及菜籽,教人們種植。玉米、土豆、蠶豆、油菜能夠適應高原氣候,生長良好。而小麥卻不斷變種,最後長成藏族人喜歡的青稞。文成公主還帶來了車輿、馬、騾、駱駝以及有關生為技術和醫學著作,促進了吐蕃的社會進步。”
“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後,中原與吐蕃之間關係極為友好,此後200多年間,很少有戰事,使臣和商人頻繁往來。松贊干布十分傾慕中原文化,他脫掉氈裘,改穿絹綺,並派吐蕃貴族子弟到長安國學讀書。唐朝也不斷派出各類工匠到吐蕃,傳授各種技術。”
“文成公主以一個王族出身的年輕弱女,情願於身歷長途跋涉之艱辛,遠嫁人地生疏的吐蕃,遠離親人和家鄉,為藏漢兩民族的友好團結和祖國的統一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所以受到藏族人民長久的懷念、真誠的敬愛和熱情的歌頌。”
“唐朝文成公主嫁給藏王松贊干布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唐藏聯姻促進了民族團結,特別是對藏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當時唐朝的紡織、建築、造紙、釀酒、製陶、冶金、農具製造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及曆法、醫藥等都陸續傳入了藏族地區。同時唐朝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文成公主也是一位有作為的一名女子,她所作之事,為了國家大義,把自己置之度外,也許她也是身不由己,她做的貢獻也是不輸於一些男兒的。”
“為巾幗不讓鬚眉女子第八位,發放獎勵香檳製作圖紙,棉衣製作圖紙,時間回溯卡,土豆一萬斤。”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兩人看著光幕,聽著這獎勵兩人對視一眼,激動萬分,文成公主更是拿著回溯卡淚如雨下,她剛才還在招募昭君姐姐,可以回到故鄉小時候看看了,她雖然有大王的寵愛,了也是一位和親公主,她也有家人,幾十年不見,她的故鄉她都要快忘了樣子了。
松贊干布則是看著這些種子和兩份製作說明,高興不已,“愛妃,我這是取了一個寶回來,太謝謝你了,有了這些東西,我藏族會更上一層樓。”松贊干布樂的直接抱起文成,轉了起來,文成也高興的笑了起來。